: g9 D& z' r! e E1 _! J' k
# Z0 V$ X& @& P
+ n5 W* K. L( u1 @8 B" i1、这是支炉儿,记得最清的是1958年暑假时我做饭烙饼,一个白面的,两个玉米面的。(玉米面得打糊烫面)大煤火炉子烧得中等旺度,没有烟,主要靠幅射传热,几乎要烧到要红,烙出饼外焦里嫩。但无有烟熏火燎迹象。因此也没觉得有污染,支炉是砂质陶器,使用年限少。后来被铁cheng代替了。+ Z$ w9 b0 F( _# h' H
2 [5 g. g& Q( ~/ r% i2 K
1 O8 M" k7 x: ]5 O8 {# S4 c7~80年代就用支炉烙饼也没感觉什么不卫生,挺干净的,煤球炉子的火不太旺的时候,垫个用罐头盒剪的铁片,那样烙的饼不干特好吃~我们小时候是直接烧柴火,等烧出火炭后在火笼边烤粑粑、烤白薯、烤玉米。特别是收玉米的季节,黄昏时分,我妈会找来一箩筐长得稀稀疏疏的玉米,在火笼边烤上一圈,这个烤熟了就吃这个,那个烤熟了就吃那个。我们一边吃烤玉米一边听爸爸讲故事……至今我都还记得那个烤玉米的香味,永远忘不了。
& v: {$ }1 J3 ]5 U
, D. K, ?7 O( D" y: g/ y3 C: a7 H4 f5 E0 Z
2、蜂窝煤火炉,似乎又回到了那些冬日寒夜里,一家人围炉而坐,随意闲聊的温暖时光 蜂窝煤,炉子,火钳,这些日渐远离我们的物件,曾经温暖身心,也将成为温暖记忆
! |) u6 M0 H/ O9 U0 P
( r1 V( X8 k* s; K: s4 ~, a/ a6 H) Q/ D( k; N
3、火筷子也就是通条、用蜂窝煤烧炉子必备的物件,火通条(火筷子)用于通火眼儿。七十年代以前的隆冬季节,城市里胡同的早晨,到处都弥漫着生煤球炉子的烟气。至今我都能回想起那熟悉的味道。可惜闻不到了。
0 R9 i0 {+ A& h1 \" ]' \
2 ^7 D+ m* f! ?. g- @/ f' E
6 H1 H+ Y$ w Y: I. T4、压水井,小时候压水井洗衣服的时候手上沾了洗衣粉水沫 ,洗第二遍压水的时候手滑了,井把回弹我的下巴,我直接起飞了,压水井承载了我们多少的儿时记忆呀!刚压出来的水还冒着热气呢!越来越多的儿时的记忆被现在的物欲横流的时代取缔,再也找不回当年的纯净。人生如戏啊!影片可以回放,可生活不能重来,回不去的小时候。+ ~8 A7 C6 t8 R9 k
# N# K, _4 ?/ v! ^' B9 u. }6 q" d1 v [) W
) ?9 U* u4 z: g+ z) }. R+ {0 R4 |3 W: S% U3 f% c, A4 @# O
5、磁带我记得十八九面前过年时,有个人衣服口袋塞个CD机插耳机听歌在大家面前感觉很牛似的,磁带是很久以前的东西了,一个曾经音像记忆,对80后是回忆,对90后是故事。0 ^1 {7 k6 l& W; T; X
" d! w$ n) R! d* d! X' U, F
0 C6 {/ M4 B3 N5 X9 }6、老式摆钟,我现在老家还在用,都已经三十多年了,现在每15左右上一次劲,晚上夜深人静的时候,总能听到老式摆钟咔哒咔哒摆动的声音和整点、半点报时的声音。现在这样的老式摆钟已经很少见了。
1 l0 @+ e/ V1 W; d4 W3 P# e0 K4 E# ^
7 P6 [6 x7 O0 O8 I7 \3 g
7、碾子 石碾子在农村是比较常用的工具,在农村主要是在秋收的时候,在农村稻谷场打场的工具,压麦子、高粱、豆杆用的,用碾子压完庄稼后就实现脱粒了。如今石碾子很少见得到了。
# i3 u: J% P- F6 a5 p$ ~( D# R8 |; |0 y0 j3 t# ]
6 O! o" ^2 G( t2 j
8、老式算盘,在我国已经有着悠久的历史。记得小时候上学还会学习打算盘,珠算口诀现在记不得。如今计算器出现代替了传统的算盘。! |1 }* j9 z3 d8 `
* N" ~9 |. E) s% s1 N) ^1 w, P m+ g( ^8 N8 g9 z5 v
9 K2 B0 f: w; K8 |8 ~' S
' x3 _& e7 b: `8 O9 e9 U) Q$ `) C8 o; `) g: _- x' E
5 @0 O* L, u- k. v2 e2 \
9、鞋样子,很多90后00后对于鞋样子一定不认识,童年的我们都穿过母亲们亲手做的千层底布鞋,做鞋就要用到鞋样子,按照鞋样子裁剪,所以每个人的脚大小不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鞋样子。- T$ z& K) x' q* t( e" {
" m7 ?% F4 V4 F& w, X/ _4 n
' `: P1 }3 w* [3 \0 _
5 ]( [- e, a6 b$ d8 h9 h9 x# i2 H1 c4 T5 }5 A2 T
2 s0 P: l) q& d# o( e% B" B
- h7 r5 M; b# b: m+ m10、煤油灯,还没有通电的年代,煤油灯家家必备,在微弱灯光下做作业、母亲在做针线活情景,我现在依旧难忘。那时候的煤油灯很多都是自己动作做,用完的钢笔水瓶、罐头瓶等就是制作煤油灯最好的物件,那时候用的煤油灯6 i$ w; g0 G% F5 G% G
& f; Q) m+ ^8 f! K6 I8 I. w% @3 w
, Q& _# g( K0 T* A# c- v
7 c5 Z# A; Y; W0 e3 {
- e* P& U7 S8 S) q2 \6 a/ {8 l/ Q: W t! x
& G, |# y3 e7 P1 l
1 j. r/ m7 p% Q" G
$ f! s6 E1 x* b3 O
8 R! t u4 N! ^" E5 z+ ~% h: J. \
' v. Y0 f$ p4 ]" n
, l/ f$ B8 a8 Q
; F1 [4 Z. m4 G+ b& w
- t% q8 I! o& \+ |3 ]
% j8 a: v) \# r) O C: D. `- v6 V6 T' c, S
2 y) x/ q, O7 t" | {+ g" \5 z, _% v/ f0 Y% N& i% t
5 {5 d. ^6 r. H. W6 R" r
: \2 V2 m( V2 k4 G, j" ^; C
1 N, W$ C+ L2 I4 K" B0 C$ @& b
; X4 w; ?; x s7 Z) V( z
% ?: z9 F5 W( C9 t, C
5 \0 b9 V* B2 e7 \
) H( \8 [( K1 D, u/ k0 C& E
( \ n" G8 E) u& Q0 R4 L1 s6 I3 F' K- n. E7 M- n+ m1 u
O/ N+ Y9 c8 |2 c y* y- R: q' h t, k7 \
9 A* [3 l! |& H7 ~4 x
11、课本,八十年代的语文和自然课本,有一本书叫:自然。看见就亲切,满满的童年回忆!七、八十年代的教材好通俗易懂。令人难以忘怀。因为读书本来就是由简单到复杂!好好好!80年代的语文课本,70后80后的珍贵回忆!为什么以前的教材这么漂亮,这么具有正能量?( X/ O/ ?; e9 E/ h) o8 C
8 `6 |% t. f! K" @1 V: b5 W, h4 D9 [7 s$ ^# ~# |8 x' D
12、洋火,当时的叫法,因为火柴在当时来说它属于舶来品。所以老辈人们都称火柴叫洋火。时候好像是5毛钱可以买完整的一包(这一包10盒)。我记得当时火柴泊头火柴厂比较出名。还记得是什么牌子的吗?
2 T9 }; U9 B% f7 P& p! C5 J. Y2 t2 b+ s6 I$ h/ Y3 p( R, O
" `! u* o6 p- J# H v
13、那个水壶我有一个,真是又重,又难看,灌满水,跑步会打屁股,以前家里有一个老军用水壶,是木塞,50水壶,比65水壶扁和大,上小学的时候学校组织“学工学农学军”,每年麦收时节去帮农民拾麦穗儿时背着,看自己的水壶是木塞,很羡慕其他同学的塑料螺旋盖水壶。现在看应该是个老古董了吧?或许有收藏价值,可惜早不知道丢哪里了。* |; e/ X3 y: y% y& v- z, I) M, u
0 f: J b. L+ J9 \3 B# @: R7 ^; K
% f: ~* a9 {6 N$ v6 d6 U, M6 o+ M, M14、手电筒,在七八十年代,手电筒也不是人人都有,在当时来说手电筒是真的家用电器。手电筒出现解决了很多夜间出行的问题。
5 A5 L9 j3 c$ k9 z- U15、汤婆子4 N( W% x, ^$ c& K7 M
: `3 N7 c6 P& J& K
9 D) m; W0 S4 C1 b16、尼龙袜子 ,那时候的袜子是真的结实,不像现在的袜子不耐穿。唯一的缺点就是臭脚。( \ x7 U" P+ B; W# S
: ^6 q$ e7 a4 {0 z$ O5 f4 U% d. t. f
$ B& h1 b0 H, B2 l" ]/ Y) r
; R0 B# D2 k# S' t4 q
6 s# O; |" p" D6 }3 F17、折叠的小剪刀现在也有,现在我的钥匙链上还有一把当年的折叠剪刀。那时候特别的流行。基本上人人都有一把也差不多。折纸啥的用着比较方便。) q5 }5 E' [ \5 p# o$ N7 l, u: t
( ]" d, s% ^' H$ [! G- P* G. F5 y3 U$ d# F' h/ A3 i
4 Q9 e. s( }! n$ G% J! x0 {. G; X7 m
6 ?$ ?4 z8 _3 s3 o- t
$ E/ Z' D5 n8 o3 O$ k) _! y8 Y2 s, }. s# K( g" u4 L
' p! p9 b, E7 ~& r/ a& R18、方格本7分钱,铅笔3分钱,橡皮2分钱,铅笔盒4毛5,按现在的生活水平来算,当时的学生用品真的是很贵很贵。那时候都是在供销社购买。0 n' B4 X1 f6 @, R b4 r* l: l
八十年代的供销社还在生存的鼎盛时期,那时候的供销社生活生产物资已经很充足了,真的是农民的物资供应站了,供销社为农村的发展起到了重大作用。那时我们在供销社工作真的是全心全意为农民服务,农忙时节把各种物资送到农民的门口地头农民特别欢迎,我们也特别高兴。回忆起那段时光特别留恋。尤其是看到一些还保持着供销社原貌的老供销社时,心情是很复杂的,有留恋,有无奈,更多的是感叹!那是我已经失去的青春岁月。
) N5 c6 i5 D. }( j% n9 g1 v/ m5 N+ B6 @5 d
- G$ @: b; H2 i9 C- B& B& H5 E
9 _( W- @( p5 \3 _ l1 w5 P2 M) N' S7 X; Y& @
& B1 a* w" m; Z8 J. U) h1 t( E5 |) m! K% g* O: v1 y4 ^) N
, H5 }' G! T o; j5 U: G/ }
H# b( S: _$ E* n) q6 g0 A& j7 \4 o7 E3 m4 x- {
/ ^& \+ ^( E! @+ |5 U, X) a8 {" Q4 o
19、那时候塑胶凉鞋二元八角,脚后跟经常卡进去石子儿跟泥块,别期待扣坏掉了,带着减掉变成拖鞋,仿佛自己是大人一样,小时候小孩一般没有专门的拖鞋。新鞋扣带那里的金属铲子经常把脚踝卡出血 妈妈会用布缠起来几天,断了的地方爸爸会烧热锯条烫一下再焊接好…补鞋深有体会吧,一下就回到了童年
3 o; @3 Y& S$ ]% w! v- C* d, I/ S. x: r
$ c4 y3 t$ w/ u( x$ B
0 L2 p% i$ X. c3 p! a. Z4 m8 m- v# E1 c5 j7 u
20、搪瓷缸子,小时候搪瓷缸子,搪瓷碗,搪瓷盘子,搪瓷盆是每家的标配。这个虽然(说是)木有了!我还是很怀念(怀旧〉。$ @& k: H) | V# S( c% w* T! Y
+ r' q- u8 S ~. E1 [
; F+ |6 @8 N: G' o1 n% X2 X- ~
6 }3 ?( J; e5 e; s2 X4 M
2 \# L- u6 m3 Y6 {2 x0 v5 n2 ? w
1 }/ e4 K( y! q( D; G
x2 x6 v/ c m; k( J
21、枕套,被子,那时候的人手巧,很多人都会绣刺绣、缝制衣服、制作生活中必需品。现在没有几个人做了都是买现成的。+ A2 m# u; Z+ G/ c9 I& N$ v3 \! l
+ ^5 u/ k1 w. T8 S: J& |9 A
0 C4 I& l' s5 U- h$ Q! }- l) @
+ \- _9 m0 x+ m# o5 u. I: r. l4 _! ]# p4 Q' _
22、海鸥洗发膏、最有名的是(冷香洗头粉)记得是九分钱一袋。一般家庭舍不得用,那时都是用肥皂洗头,这是70年代的事
" K, R- S3 T! T+ e& R7 j3 ?! W7 Q h( b6 m6 G+ W. o4 f7 q7 C/ C
8 B) `' ~0 W4 O2 S! F7 j p6 e, E
23、它是用来做什么呢?用过的人一定满满的回忆,用过的人都已经老了,满满的回忆。
- q6 _$ T3 @* n2 W. C6 U s$ T1 a( _5 D! U6 H ^" E$ W V. o
. |; s( c0 E; ?: E5 t0 @24、记忆中的老物件,有多少人还记得用过这个物件?满满的回忆!还认得出的不再年轻了。
, j' s2 ^6 p! G3 t人类似不断进步的,现代的东西再过几十年就跟咱们现在看那个时代东西一样,没什么大惊小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