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为作者授权,在秦安战略头条号独家原创刊发,转载自公众号“之乎者野记”,有很多精彩内容,欢迎大家关注。# u9 O+ b. I+ J# ]4 A- r1 K* p/ F
后台读者问得最多的问题之一,是留学。
. ~ D X; g n" A9 i每个家庭情况不同,个体差异很大,笼而统之地说留学,其实有些不负责任,还可能会误导。7 R9 m1 m" i2 ~: L$ V
6 J0 h. T1 q( s% @& q, Q/ @0 o& a g! p& C
在当前这个时代变革中,该不该留学?去哪里留学?大概是孩子最重要的选择之一了。
* Y- \" L" N) M- F/ K一步错,步步错。
: E) H& K1 D% ]% H) @1 E/ _我们从上往下理,说说留学。
4 B! {! A* i- t! D2 S首先是未来中美博弈的时代大背景下,留学的大环境如何?1 `# }4 Z1 s7 G$ S+ g/ r6 V
这个环境,肯定是非常不友好的。
A1 r6 x6 Y X9 Q看了统计数据,在美国和日本的民调,对中国人的友好度在两年内降到了一个相当低的程度。
4 j h8 V3 w! I( B4 H8 h- ?
d9 n: \' Q; H8 v+ T+ B, P% n
% J* b f! c: v" `! o' ?# T9 p9 Q- W" M美国是龙头,把控着所有西方舆论场的导向,只需稍稍用力,几个月内风向就能急转,看俄乌战争便知。
- P2 L+ O0 p+ j8 ] z _8 @8 N普通民众,哪里搞得清什么国际形势,媒体说什么,基本最后大趋势就是什么。9 w+ I. I/ r! y+ j3 {% w
你爱美国,美国能不能爱你,这是两码事。
2 F1 x& R) g) X% P% V2 r从趋势看,除非人类面临巨大困境,中美迎头相撞是必然,就在这5-10年间。; j9 H& u" r- h6 u
留学的大环境,不会好。
4 @; { N, Z% A2 C# D你要留的地方,都是发达国家,都是听美国话的,高精尖会关门,不让你学,交钱镀金的,内卷的时代工作机会越来越少,会把你赶走;社会的敌视会大,气候和疫情下你是弱势群体。
+ d( I3 X3 D* k r/ F然后你再看看国内,北大清华70%都留不在北京,哈耶剑牛的四处卷,肯定优先要的是国内毕业的。: h" n5 _ A+ y$ m; Q# G
钱花了,没有收益,这就是未来的困境,全球一样卷吗,哪儿都跑不了。
( L6 [, C U# y8 r
( @! t5 z5 O$ [+ l5 G0 ` P5 F) i5 K. z+ g* h" ?8 _1 b
其次留学的目的是什么?
1 o( ~% i2 n* O; f5 \) x不要再说什么“去见更大的世界了”,未来就是铁幕的两端,很多东西,见了未必是好事。
( b. ^$ {) S4 K* _/ \4 g% G见了,心智乱了,高不成低不就,半吊子的水平,心比天高,这里看不惯,那里生活不下去,到最后,把自己毁了。
2 C7 k1 N+ O6 x, b0 U任何专业,都有自己的顶尖领域,要想在一些学科有突出造诣,尤其是理工科,自己成绩拔尖,只要有机会,必定要去更高的平台,去学东西,留学是条很好的路径。
8 W4 f- \5 a1 ^' A0 @# J# [1 ~所以,我向来鼓励优秀的理工农医学生去留学,去师夷长技,因为我们国内对的大学教育,在很多领域并不是真正的“为学问”,只是记得学成之日有机会可以回国报效即可。
" S7 ~3 t( `! \' f4 z. B# c' l但是对于泛文科类,个人觉得可能相当一大部分比例是给国外送钱的,需慎重考虑。
: O' d/ ^% Z' y; M, T" x有些专业领域尚可,比如并购的法律类,国际化需要这样的人才,但什么商科类,管理类,文学类,基本上是“屠龙之技”。
- ~6 b4 ?% D) X8 O( ~: m: o也有除外,就是真心钻研,确实要搞学术贯通的,但这种是个例,不适合绝大多数学生。
" U& i5 N* s0 F0 a: r8 J如果你想借留学出国生活,有的的确在国内过得很难受(生病、极度不适应教育体制),目的就是为了定居国外,那我觉得没关系,选择你能够留下的专业即可。9 V% g& Z# I& F; h$ _9 f/ E
那大家都知道,出国比较舒服的是两类群体,是一高一低,特别有钱的,生意做得大可以两头跑,去做蓝领的,送外卖都比国内赚的多得多。中不溜的,最痛苦,纵使你在国内是教授,是专家,是领导,出去,啥也不是,阶层一下就降低了。
0 a/ w4 ~0 A$ D& h0 S
8 T, R9 L: }7 e! m$ C: s( {+ `* D
0 p5 r0 V! [/ k# l" M' B! r- O% K如果留学是为了回国适用,想找个好工作,我想大家需要细致考虑,因为这个窗口会越来越窄,不要赔了夫人又折兵。
. x9 _5 s/ q& M& j3 V; B未来除了极个别学校,或者是理工科专业人士,留学文凭在迅速贬值,性价比极其低。
( V" _/ @7 @/ r我想相当一部分学生,可能要出国的时候根本没想那么远,仅仅是为了逃避而已。" v% I/ i/ ?: q+ B- n
高考太卷太累,成绩太差,找不到好工作,或者说国外硕士就一年能毕业,就这么出去了,有的很小就去了。4 ^5 S1 Z }: c5 b% N, k. o
父母对国外只是一种朴素的感觉,没有真正生活,很小就带着出去了,或家庭两地分居,那受苦的日子才刚开始。
8 p5 i+ M- O' j( z2 @4 k; O目的不同,选择差异性很大。
' s# ~# Y0 A5 o. ?+ t最后是归属问题。7 h& w; D3 q2 k" H
这个问题,是每个留学生都需要经历的心理挣扎。
0 G- n+ L/ \6 y就是,你想没想,你是个什么样的人,要过什么样的生活。
6 w$ n3 j/ i. c6 c# G这有着巨大的分化。
3 Z) s4 V" L1 \在我认识的留学生中,一部分是坚定的出国更爱国,以后要回国发展的,他们的目的很明确,学习、毕业,有的可以实习或工作几年,再回国。
: k( \3 \, d; _* R想跟父母在一起,想家人了,想乡土的味道了,魂牵梦绕。
# w, y* Z8 {& e2 Q$ c& _一部分是试着融入国外生活,两面都可以,最好是可以两者都体会,资源都能掐尖儿,来去自由,名利双收,就像谷爱凌。
( N7 t% q0 P' K4 y: C7 Q还有一部分是坚定的西式生活拥抱者。就是喜欢国外的生活,就是喜欢“自由”,宁勿死。 G4 g$ v: |9 \& c+ ? c# [ S% l
首尾的都还算过得好,因为对自己认识很清晰,起码自己可以过得不错。
2 n4 i4 V' Z7 |. `就中间的那部分人,可能是比较痛苦的。' k$ r" U3 A! t. f' ~) H
就是,在国外不能完全适应,回来又很多东西看不惯,最后来了去,去了来,蹉跎了一生。. w2 T) k" z( P- ]# Z N4 t& ^2 W
! O* N& l3 r% }9 q- m
4 V9 ^! G" Z; z1 A6 n
特别是留学在国外工作生活一段时间的,就是想回来,根本就回不来了。' j0 w& c7 c8 u1 \1 {, m
孩子大了,很多都西化了,素质教育根本适应不了国内,回来既跟不上也不快乐;在美国供个House很容易,北上深的房子,他们是买不起的。- S ]* ~5 k0 U" H2 Z
然后这边父母年纪大了,眼巴巴地看着“有出息”的孩子们遥不可及,两地撕裂感极强。
* g" T5 V# x, ~7 ]7 r去医院里,能看到很多落寞的老人,孩子都很优秀,可是父母也只能各自安好。
; U7 u! J$ ?' c$ h# ]遗憾,是这世间最无解的题。
8 W: |# T- w4 ]而自己在国外的孩子长大了,也不属于你了,他们没有东方文化的那种家、孝、仁的理念。跟侨胞打交道,这些遗憾真是见得太多太多了。& R* L# e& N# s' ^0 e' j
所以,一个人的所有问题,终极还都是要向内的,问问自己是什么样的人,要过什么样的生活,要付出什么样的代价。1 h. k: A/ c/ U4 Z$ Y/ m2 l7 H
想明白,想通透,就好了。/ F" z- f$ i& I8 i+ N+ g1 E5 I- l
这事没法越俎代庖,父母急也没用,说教只会起反作用。只有自己经历了、思考了、痛苦了、觉醒了,才会知道。, h/ x; p8 e; ` N. e) M
什么时候最能检验?我告诉你们一个标准。( [- M' W# j" q; H6 F% ]9 ^
一个人生病的时候。
) b8 Z/ S) ?8 Y4 i8 ^2 d w% U如果你在国外,一个人生病的时候都觉得OK,我觉得国外生活更适合你,如果在焦灼和痛苦中流泪,颠覆自己很多感受时,那你就要好好和自己的灵魂对话了。! q" n, m6 d$ g/ J
你归属哪里,不要问别人,你的灵魂里有答案。' p$ B9 G& t& S2 _. z0 f
以上,就是基本的三层逻辑,都想明白了,我们就可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学什么,如何设计,去哪里更好。
3 I( A' L E% Z2 ]7 D) g与很多骂出国就是“不爱国”的人不同,我认为,我们每个人,都有用脚投票,选择幸福生活的权利。
! \) C0 ~. w k" B9 `( C& V% f4 G六千万华侨华人,同样为中国的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未来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实力量。0 i6 T9 r+ I1 L+ }: b' h; ^$ P# }+ N
况且,这个世界到底怎么样,不怕货比货,去真实感受就知道,没有完美的制度,只有更适合自己的环境。: R8 y/ ^4 H5 {2 ]( y+ ~0 E4 j
鞋舒服不舒服,只有脚知道。
5 Q- D1 H+ N, [ v! u2 ]; A我们的人生,没有那么多宏大的道理,它就是一个人普普通通的人生,几十年的体验,去追寻自己想要的生活,很好。) l! L% m8 x/ l& u7 c
只是,在我看来,我们的皮肤,我们的文化,我们对于故土的眷恋,是流淌在血液里的,那种深夜里难以入眠的辗转反侧,那种无法与国外人感同身受的“孤独感”,便是我们的基因。3 y% w2 z& ?- G! F& s% t6 p
8 l+ e# o9 c0 E( a m
) X- n. \1 H; d0 v+ w5 H9 v每一份选择后的归来,反而比没有出去过的恍惚和摇摆,更坚实。
, X. s f% m3 t# n8 F选择谈不上对错,也不要那么狭隘,在哪里都有爱国的,有不爱国的,在国内痛骂的有的是,在国外守卫五星红旗的也很多,不要管别人,就问自己。
/ X" }4 h- p" s5 [4 A还有一个就是,国运问题。
+ w/ V2 I( \4 `0 e: I/ M我们有好几拨较大的移民潮,就是国内精英人士到国外去,错过了中国发展的机遇,财富差距迅速拉大,我想当前这个节点,同样是类似的问题:
* `. n% Z/ k4 O- B# Y Z% Y你相不相信自己的国家能度过难关,再上巅峰。5 T* {3 C- T# @ ?4 Y
从我自己的感受来说,我是相信的。我现在的一切,拜国家发展所赐,自然会与中国同呼吸共命运。
+ F% @4 u5 g7 p7 B' r或许现在的中国有很多还需要完善的地方,但这个国家,能把人民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走的是正道,不搞资本背后搞的那一套,那我就觉得很好,起码很适合自己。8 a# [: ]% ]1 b' B0 p
我也会尽自己的微薄之力,争取让这个国家,让我孩子生活的地方,变得更好一点,不被人欺负。
8 S+ l2 ^1 l3 l读那么多书,不就是追求个人与国家的共赢么,要不然是为了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