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缠论精华在前十几章,为什么?

[复制链接]
查看8711 | 回复5 | 2022-11-4 11:29: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有人说缠论精华在前十几章,为什么?
记系练关伙 | 2022-11-4 14:54:44 | 显示全部楼层
缠论根本没有写完。从第一章就说了三个独立系统,基本面,比价关系,技术面。。
0 w# d( N' i/ E! W( r$ N# u最悲哀的事情是,缠师,其实连技术面也没有写完。比如最后几课,缠师说过以后要讲反弹的几种形式。这非常重要。什么样的是弱反弹,什么是强反弹,强弱交替代表了什么?如果你见到弱反弹,那么你可以判断下一个买入点位是强反弹,那你买哪个板块?是不是要买有资金埋伏的?那怎么看有资金埋伏呢?
; y& P$ |* e* E3 `8 G比如技术面的形态学,动力学,形态学其实也只写了个头,而动力学更是没讲完。动力学就是大级别和小级别的关系,比如大级别的底在小级别产生的转折动力,那些巨量macd红峰在动力上代表了什么?哪个级别主导了这些力量?这才是真正的动力学。缠师自己分析行情都说顶住某天,第几波人才能解脱。这是用的背驰吗?不是,这是市场里增量或者存量资金的变化情况,他们的行动轨迹在k线上出现。
7 N4 s# U3 f( u: H# I+ _再说比价关系,我觉得比价关系也没有那么简单,缠师说过,某种比价关系确立就不会轻易改变。缠论当年产生的时候,市场资金还没有那么报团,那么多游资,还是庄股后时代。现在的比价关系又多了一种游资情绪比价关系。也就是市场龙头和行业龙头往往不是一个。现在的市场都是报团炒作。中通客车带起一帮新能源小弟。竞业达带起了信创板块小弟。市场龙头往往不是行业龙头。小弟的涨跌往往看大哥的脸色这也是一种比价关系。很多人沉迷于技术,不会看市场,不会看龙头,不懂龙一龙二怎么切换的节奏,比如游资把盘整叫资金分歧,虽然表现为盘整,但是更快,级别更小,你光看技术不看市场比价关系,这样踩不准节奏,比如对于市场龙头,可能分时回调的机会都不多。4 z3 b% J9 P$ K5 {  O  L" T) m
最后是基本面,比如人民币的升值。比如美股的挂钩。这是大的。比如股票的股东构成,基金社保持仓情况。这就更全面而复杂了。比如某st摘牌,上市后连板,比如供销社,比如。。。。这些基本面,缠论都没写完。
; m1 C( |- u5 S2 m. ?5 D# M缠论技术方面是术,而见识,眼光,对市场的理解这是道。光有道没有术可以赚钱,比如市场理解很深的一些人,能够提前发现资金痕迹,他们不需要画什么线段,一眼就知道这个股票能不能搞,这个板块进去的资金是干啥的,行情是哪伙人推动的,甚至很多股票都是他们运作的。
; l2 z8 p: a8 F! e0 n" e8 |& \9 r缠师很多地方都一带而过,前几课选股里有一句话"看那根大量就知道他是刚被宠幸没多久的。"其实这是缠师选股的核心,就是做那些里面有资金运作的股票,或者是在抬轿子人吸货的时候慢慢潜入进去。然后刺激他,让他赶紧拉升,或者在盘整的时候来回玩。其实是在给庄家做对手盘。这些技术,他觉得对散户不重要,其实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股票是一个总的趋势,每一段是干啥的?庄家会不会拉,什么时候拉?大体了解之后持股不那么慌了。很多人被洗在主升浪之前,就是因为不知道里面的资金意图,看到骗线就被迷惑,庄家其实就是洗技术派的。; r  m4 E$ d# v% ?1 f
技术。。。
卡了啊 | 2022-11-4 18:50:44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知道题主知不知道老子出函谷关的故事。
9 @0 k% ]' Q1 M, ]$ b& w2500多年前,老子离开洛阳,出函谷关向西。当时老子对周王朝的衰败感到无力,不得已的情况下准备离开家乡,去四处游历。待他走到函谷关的时候,函谷关的总兵尹喜将他拦了下来,因为他看到紫气东来的同时,老子正好骑着青牛出现。一问这老头居然还是国家图书馆前馆长,所以他认为老子是贵人。
' i) p9 N2 V1 h, m但是老子去意已决,尹喜想要留下他,于是想了一个为难老子的办法,让老子留下自己的一篇文章,如果老子写不出来,那么就要留下来。可是他没有想到的是,老子花了非常短的时间就将一篇文章写给了他,于是轻松的出了函谷关。而他留下的这篇文章就是后来闻名于世的《道德经》。
2 d& @# s- D' W! y4 L《史记》记载“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 x' x, n; Z) r: G2 o
值得咂摸的就是太史公这个“强为我著书”,全书也才五千字,可见老子很急,很不太耐烦~谁曾想这短短的五千字,后续开端了一个两千年的哲学流派,同时也留下了太多由于过于凝练而宗派分野的理解。
! X- R4 X, p( n( g: M缠论前十几章,就可以理解为老子仓促赶路应付式“对付”的五千字《道德经》,他所洞察的规律已经孕育其中;而缠论后面八九十章,是缠师看到读者“世界的参差”,被迫做的“《道德经》集注”。这事放老子身上,他是不会写什么集注的,因为他五千字就说了“道可道,非常道”,真正的“道”就在那儿,说得越多越就不是那个恒常的“道”了。. b- Y8 P9 e1 E; b7 I  l
缠论其实也一样,所以缠师会说“无所本而生其位,无所位而生其本”:太多的描述和严格定义,都是定“位”上的技巧、人为的创造新概念和新范畴尝试去诠释一个接近世界“本”源的简化模型,其实是不利于去参透这个“本”“位”相互转化的终极“道”的。市场真正的“道”,其实也是道可道非常道,不可文字明说,但能用心去感知。
( ]( f$ z% d- p4 r缠论前十几篇,是《九阴真经》内功心法,是缠师对待市场的世界观,是认清“一切意义在当下”的基础;而后八九十篇,是《九阴白骨爪》等实用招数,是缠师的方法论 ,是“当下如何做”的策略。大多数人都醉心于招数的精妙和速成、优先练习,事实上是舍本逐末,买椟还珠,同时不经意间走火入魔了。
我的肾啊市 | 2022-11-5 05:18:42 | 显示全部楼层
读了前十几章就应该知道缠论是说什么的了吧,其实到这里缠论就说完了。0 A: y! ^  K9 @7 ~/ {5 O5 a
可说完了还有人不懂或不会用,于是才有了后面的内容,而后面的内容恰恰是造成千人千缠的重要原因,况且他老人家已经往生了,于是就成了无头公案,具有最终解释权的人没了,缠论就真成了纠缠不清的理论了,名副其实的缠论。' X, \; O: |- T4 J+ D0 x
从纠缠不清的泥潭里逃离出来是必要的,这样可以更好的去理解前十几章的思想,不要舍本逐末本末倒置,什么是本?前十几章就是本,什么是末?后面的都是末。
7 V. q" e4 y8 J  B6 l3 g; V' H' A! r看缠论的东西最好之前有一定的基础,道氏波浪Macd蜡烛图等等多少应该知道一些,最好是操作上已有某方面的困惑,有的放矢的想解决一些问题,这样去看收获会多一些,关键还是以我为主,兼收并蓄,不要把自己的自主性上交给了缠论,你的地盘还是应该由你做主才是。
随便打开一张月k线图的。无论你是散户还是主力或者机构。% j/ N: m# f( E, C
全程参与进来,你的轨迹最多也就在图上坐一两个过山车。
* @( k2 s, q7 z0 s; i任何参与进来的组织或个人都对抗不了走势,只能去顺应他。; c5 ]7 ?5 L6 O) Q3 Q9 ~
站在这个角度看,其实所有人大概率一辈子都会有一个10年的机遇期。而其他时间都是平庸或者下坡。
/ b7 F; v) t. ?能看懂的自然有机会抓住,看不懂的再精读缠论到头来还是一场空。* f3 R/ g( ^6 k- A
要是换周线图,一辈子也就多坐几次过山车。
  U6 Q/ c6 ?- U- _要是换日线以下级别的图,并全程参与进去,那就是迷失在术里面了,大概率这辈子要平庸了(这里说的不太妥当,评论区有人指出来了,改为大概率很难抓住自己的10年黄金期了)。) n. d! {" P; Z7 j! {% C' I/ [
而缠论二十五章以后,你陷进去,你就会不断降低操作级别,被笔 被线段 被顶底分型 被一个又一个圈圈套住,然后模糊了眼睛。
; P& U0 k. a% |  O0 c: o- V" H25章以后关于术的部分,是教你如何更好的利用你的10年黄金期,而不是教你如何对抗平庸和走下坡。
0 l: O+ T, h6 @. N* ^7 a# i1 ]嗯,就这样吧,毕竟禅师自己发明的这套理论,他自己都6年未炒股。
捷公子子v | 2022-11-6 02:36:12 | 显示全部楼层
因为前十几章都是感悟后的精华语句,是一种思想和境界。而之后的大部分都是技术和定理的推导和证明。技术好学,定理也能理解,但是人的思维境界不是一朝一夕能达到某种高度的。所以前期学缠看技术,后期学缠就是感悟和提升境界。而前十几章就是缠的境界。比如:对于极少数的人来说,市场就是一个提款机,想提就提,这怎么才能办到?就是要对市场充分地了解,真了解市场的人,就知道市场都是一样的,就像穿着各种衣服的人,扒光了都一样。真明白市场的,就无所谓牛熊,市场永远都是提款机。当然,如果市场只能是单边的,那么唯一的区别就是在熊市中,投入的资金以及摆动频率要小。这就是看穿了市场的本质,一般人很难达到。里面太多的精典语句,自己去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14

金钱

0

收听

0

听众
性别

新手上路

金钱
14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