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发动机无法避免渗油和漏油?

[复制链接]
查看4037 | 回复5 | 2022-7-2 13:19: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内燃机发展了100多年,这100多年来,发动机工程师一直都在致力于解决发动机渗、漏油的问题,为什么发动机无法避免渗油和漏油?
苏黎世Laura | 2022-7-2 16:44:21 | 显示全部楼层
i  ?oo? oibj?
会飞的鱼228 | 2022-7-2 21:58:16 | 显示全部楼层
吓唬我
123463896 | 2022-7-3 02:53:15 | 显示全部楼层
因为发动机是由零件组装起来的,组装起来的东西就一定存在间隙# }: R6 [! n, }+ L& I# L0 H
不同的部件、材料的冷胀热缩和形变特性都是不同的,老化速度和特性也不同,就一定会出现渗漏
疾风兽道首 | 2022-7-3 09:30:4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引言( y; b1 F0 ^* u

6 r% d! o# k% w& G* T其实如果开发过发动机的人都了解,有时候强度问题好解决,可是密封是真的难。发动机因为强度不够挂掉的不多,但是要是有不漏水不漏油的发动机产品还真是难找。' A2 D( v+ G2 o: P
强度不够了,无论是结构重新设计,还是更改材料,亦或是增加约束,都比较有迹可循,无非是对关联件的影响、对布置的影响,或者是对成本的影响。而密封真的是极难。从垫片密封到油封密封到涂胶密封到活塞环气环密封等等,发动机上的密封面不仅多,而且环境工况、密封形式、密封要求都不尽相同。5 f6 o4 M5 K, N
二、密封简介& a" K" i' A0 B

2 U1 J$ o! i+ p. y) N" F& o" {此处概念算基础知识,直接引用百度:
) ?' \/ a: U3 t8 z; c8 x
密封可分为静密封和动密封两大类。; g$ ~+ G8 p1 P0 R% s
1、静密封主要有垫密封、密封胶密封和直接接触密封三大类1 J( l: k8 h' z) @1 E
根据工作压力,静密封又可分为中低压静密封和高压静密封。中低压静密封常用材质较软宽度较宽的垫密封,高压静密封则用材质较硬接触宽度很窄的金属垫片。
4 g3 c7 X. }9 `2、动密封可以分为旋转密封和往复密封两种基本类型
2 \6 @7 }3 |" ^% I* E7 k( x按密封件与其作相对运动的零部件是否接触,可分为接触式密封和非接触式密封;按密封件和接触位置又可分为圆周密封和端面密封,端面密封又称为机械密封。动密封中的离心密封和螺旋密封,是借助机器运转时给介质以动力得到密封,故有时称为动力密封。
三、发动机上的密封* S  D. f+ @; q( O/ L

" ~% o" _& z5 T% O其实简单一点讲,发动机上最常用的有四种密封形式
  e7 |$ V0 F( [6 ~  k2 G3 ~1、垫圈密封:比如缸垫、催化包垫片、罩盖(气门室盖)垫片% m  M5 f. m' M! X

8 h7 e, D; e, x% N& } 为什么发动机无法避免渗油和漏油?-1.jpg
* P! S0 U4 x/ e. v4 `9 C: [* T; G% [! V+ S$ L+ x3 ~
各种垫片. f' G" ~6 E2 g8 R
: Q6 P8 }* }8 k9 d8 }* k" q3 @
2、填料密封:一般是涂胶,油底壳密封用的比较多,还有前盖(链条那一侧)基本都用这种密封方式;
' P+ c4 U2 ]9 h8 H. k! D
! s& r: M% p+ _5 A  R( u 为什么发动机无法避免渗油和漏油?-2.jpg 2 o$ u# R( E+ D/ j) A& L
7 m. D- U% X" `' @
涂胶$ g# }4 n1 Q* w  h9 S) a7 b

* {7 b8 F7 r* G# ~; x; E; O3、高压密封:就是靠螺栓紧固件密封的;
" r6 Y6 J, T) n# S+ |9 Z. @+ n- f8 C) R2 N( n! c
为什么发动机无法避免渗油和漏油?-3.jpg - w0 u. X7 {/ l" m& @# E
4、机械密封(即端面密封):比如曲轴油封。) Y3 u* O# ~/ x  a1 n7 U

% ~% K  j: ?$ n 为什么发动机无法避免渗油和漏油?-4.jpg
: `+ G7 V* Z5 [2 l* O' U' x2 C+ ~7 Y% D8 X+ M
曲轴油封4 ?$ f' g+ V/ A3 T3 e

1 H# B% \7 G3 h9 I四、密封难点1 ^( s# a* x; r" x( b5 u( @

8 m+ g0 H3 T0 n" ?1、发动机运行工况决定了,密封环境工况的苛刻:" \1 D) O% H, ?& }0 @; ^
发动机的三高特点:高温高压高速,这三高造成的就是剧烈的热冲击、冷热交变、热蠕变、不同阶次的振动冲击。而造成的就是know-how比较难,甚至开了两代发动机都未必能掌握全。+ `0 }7 @( ^0 N4 p) e+ A) o
比如:在缸体缸盖处,此处有冷却液、机油、混合燃烧气体三股流体势力,冷机到热机状态下,每种流体的温度变化都有巨大差异,冷机时,混合燃烧气体的热量传递给冷却液,冷却液小循环下快速加热,再由冷却液加热机油,而在热机状态下,机油的温度是高于冷却液的,又由冷却液带走热量。发动机内最重要的这三股势力在缸垫处附近的交锋达到最大,此处的一切结构件都会受到热力影响产生形变,而又有振动冲击,又有缸盖螺栓的约束力,又有不同材料之间形变的不同,所以此处是极度扭曲的,所以缸垫的密封既要有补偿(补偿形变造成的空间上的缺失),又要有支撑,不能让这三股势力互相串门。
- }$ C% N" h4 K* W+ o/ s/ T( a3 [5 t这最终在缸垫上的表征就是:1、垫片几层、厚度;2、垫片上密封筋和支撑筋的朝向,以及哪层上需要布置,3、密封筋怎么设计:走向、高度;4、支撑筋怎么设计:走向、高度;5、缸盖螺栓的位置以及扭矩大小怎么设计;6、定位销的位置,定位销的个数;7、油道、水道的位置;8、缸体缸盖材料特性(比如铝的变形比铸铁上,形变补偿不一样);9、垫片上焊点打不打,如果打,打什么位置,打几个;等等, o& l/ `; w' `8 A2 h- D/ A
4 V% X4 y, }/ c- d- x& E! E" q
为什么发动机无法避免渗油和漏油?-5.jpg
2 R$ [3 ?8 D& ^/ [5 A! M! x! e/ R% N3 f0 r
一个缸盖缸体垫片,设计上要考虑的点远超想象( Y4 ~0 i5 }$ n% s: N0 t3 T, ~; {5 p
- |0 f7 e/ A/ ~0 H. }
而这么多因素又相关关联和影响,难以单一分析,仿真也极难做,或者说仿真做不准,所以每每在开发过程中,不变进行迭代更改,而且早期开发不具备热冲击试验条件,导致无法在早期通过这种专项试验提前识别风险,所以这种密封一般都是开发到中后期发现的老大难问题。; K& _+ x% ]) q6 m! x) v
2、成本和收益妥协的产物0 r$ R# ?6 U# c! i7 N
发动机上也有边界条件不那么恶略的零件,比如油底壳这种地方,实际上,只要足够舍得花钱,在材料上,在密封工艺上,在密封安装方式上都可以改进,只不过这样的代价值不值为了去抗几十万里的不漏油,还是只需要满足质保内不出问题。
, [8 ]1 p( y: ~( U/ O密封几乎是所有机械工程无法绕过去的话题,很多know-how是可以通用的,如有兴趣,可以找几篇SCI看看。
9 A4 N' Q2 v+ ]3 u2 K以上。
也哟额外就丫 | 2022-7-3 13:54:41 | 显示全部楼层
1:发动机是每天重复低温和高温的机械。热胀冷缩原理,也会造成不可避免的间隙。
: q9 q: H/ b- u. z% D' p2:而且内部带有高压的、还有高速运转的部件,同时会有震动的,不可避免的会有间隙。
+ Y% P$ S' I8 c3:因为发动机不但有液态的油,还会产生气态的油。这种气态的油,遇到冷会变回液体。这种气体是发动机做功的时候产生的。而且专门有管道循环这些气体,这个系统叫曲轴箱通风阀,也叫油气分离器。它能把气态的油变回液体流回油底壳。还能把来不及转换的气体通过废气再循环阀 导入燃烧室参与燃烧。来保护环境。避免排放到大气中。因此机油的两种形态,通过很多阀体和管路以及很多三通四通接头等等,难免会有渗漏现象。尤其是超过10万公里的老车,更是严重。加机油口附近就很常见,进气管接头,空滤总成接头。也会有。。但是目测的一些渗油,表面吸满了灰尘。看似严重,其实并没有多少。发动机烧机油,才是主要消耗。一个是活塞和缸壁之间的间隙大了,烧机油,另一个是油烟吸入发动机燃烧掉的。. b; U/ e7 c1 [: y
4:油底壳以前是衬垫密封,后来都是密封胶了,杜绝漏油了,还有放油螺栓附近的油迹,每次换油更换衬垫。或者螺栓即可。只要不是地面有油迹,就不用管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313

金钱

0

收听

0

听众
性别
保密

新手上路

金钱
313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