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具体分癌种来看,考虑到医学进展、落地、患者经济条件、医疗资源等一系列的硬性条件差距,这也没差多大……4 E7 v% Q6 w3 _$ {
下图数据表明,胰腺癌、食管癌、胃癌,中国生存率略高于美国,肺癌、脑瘤等癌种差别很小,差别较大的癌种主要是骨髓瘤、淋巴瘤(这两个都是血液瘤,下面一起处理)、黑色素瘤、前列腺癌这几个。然后有一堆差距不算大的。
* K) a4 y( w. b, L1 k. \2 g& }8 Z y* g c
& r5 u( Q9 d+ V2 j9 [
这个是直接从网易新闻里摘来的数据,关于数据源有一段大致的解说,看得出来这个数据是混杂了很多来源的,我也懒得查具体source了,直接贴在下面:
8 i3 v. _/ P; u$ J" Z* r# v2018年以来,全国性的、国际性的最新肿瘤治愈率数据,通过年报、顶级学术期刊论文、国家层面的新闻发布会等形式陆续发布。主要包括:2018年1月30日,英国医学杂志《柳叶刀》(The Lancet)发表的《2000-2014年全球癌症生存率变化趋势监测研究报告》(Global surveillance of trends in cancer survival 2000-14/CONCORD-3),汇总全球71个国家和地区、涉及18种癌症、总计3751万名癌症患者的统计数据;2018年6月8日,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我国癌症整体五年生存率已从10年前的30.9%提升到40.5%;2019年,国家癌症中心发布最新一期全国癌症统计数据,介绍了我国部分癌症的五年生存率情况;2019年,美国癌症协会发布的《2019年癌症事实与数据》(Cancer Facts & Figures 2019),介绍了美国主要癌种的五年生存率情况。8 o8 g+ M, _8 V- m/ b5 g
这里稍作说明,由于经常以5年为周期进行数据的追踪采集,癌症的数据统计相较数据分析一般存在3~5年的滞后。以上数据尽管公布于最近两年,但实际数据主要集中在2014年和2015年。我们据此列出中国、美国、日本这三个国家常见癌症的五年生存率,基本反映了最新的癌症治愈情况。 然后:对于问题,主要是几方面
2 Q; n$ L" }. U; _ |$ S6 l. I1 N+ X2 K$ f) ^ v7 E
- 分病种发病率的差异
/ @5 d J) s7 h% s; C0 Y 众所周知,中国的癌症分病种发病数据与美国差别巨大。
D! S$ b' D$ }3 N9 n1 v: u6 I中国肺癌、肝癌、食道癌这种生存率低的癌种,发病率远超美国(加上胃癌结直肠癌,居然是中国发病前五……),而美国第一第三居然是乳腺癌和前列腺癌——这俩玩意儿的统计生存率真的高,数据可以往上看一眼,一个99%一个91%。
, O9 F( a0 s2 Q! D, A: f0 \
" }: @0 w- X3 M; v8 F9 `
- r6 w! Q$ b% P' y w9 z
$ A) P. C6 |1 E7 |+ I5 ]
2019 年美国男女最常见的新发癌症类型
" ~5 W, i/ L* v0 }+ T c3 k1 A% z
4 |3 H# ^6 |) \' v- z; R原因也很简单,吸烟(包括二手烟,中国疾控中心数据中国吸烟率26.6%,美国疾控中心数据美国吸烟率13.7%),乙肝病毒(中国乙肝大国)、喝酒(肝,这个中国人比美国少,但在迅速增加,有一系列的流行病学研究针对这个),吃烫的东西(食道),幽门螺旋杆菌(胃,WHO报告60%中国人感染),外加其他零零散散的。4 s! P% K' u* U n
这些因素导致中国一系列的高死亡率癌种的发病率更高,也把整个癌症存活率拉低了。: p% Y/ d T" d% |
* [+ v) o; c/ w$ L8 ^2. 新药、新疗法- q/ B& @* @7 U4 E0 }* a
美国在生存率特别优势的癌种上,主要是受益于新药研发+诊疗更新的结果。血液瘤和黑色素瘤都是典型的收益于新药的疾病,免疫疗法(出名的比如PD-1)等新药、新疗法非常有效。2 } }+ c( I% a- N1 U8 E+ `) c
皮肤癌基金会发言人Ali Hendi医生说:“虽然黑色素瘤病例继续增加,但新疗法让死亡人数下降是个好消息。在过去八年左右的时间里,已经有许多免疫疗法被批准用于治疗转移性黑色素瘤,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这些药物能够帮助病人的免疫系统识别和攻击癌细胞。”
/ l( z9 A3 u, ?) p# ] 另外一种新的疗法叫做靶向治疗。这些口服药物可以识别和攻击特定类型的癌细胞,而不会杀死健康细胞。只有当黑色素瘤已经从原来的肿瘤部位转移至其他部位时,才会使用这些治疗方法。+ Z( o R l9 j- A8 \
Hendi医生还指出,在过去的一年中,人们对疫苗和联合免疫疗法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这些研究可能会更好、更快地治疗黑色素瘤。
" I4 k! k9 m0 b" n! |本文编译自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于2020年3月19日发布的《U.S. Sees Big Drop in Deaths From Melanoma》,原文链接:https://www.usnews.com/news/health-news/articles/2020-03-19/us-sees-big-drop-in-deaths-from-melanoma 中国在这个节奏上慢了几年(NMPA的进口审批水很深啊……),然后在数据上因为统计时效性的缘故,就显示出一个显著的存活率差距。0 n' ^8 u6 h! o1 D
不过就按这几年来说,国内该有的也都有了(虽然进程上还是慢),再过几年新药在国内的可及性高了,这一系列癌种的国内情况会有明显变化。7 K. H6 i2 t: P4 Q5 _
) v4 B# e o* B* H5 `0 q6 Y; ]8 Z! b3 x; y3. 其他因素
M6 U# x( r5 G {+ e零零碎碎的。比如:
' Z3 _0 S: Q: }3 h5 P9 w5 K诊疗。这个细一点展开说一下。
0 L3 o+ J) y, r/ U: \一个是知识上会有几年的落后。中国的指南更新比国际最新专家共识差不多慢个2-3年左右(国际专家共识-外国指南-中国专家共识-中国指南,时效性依次落后),这会导致指南会跟最尖端的结论有几年的落后。不过这个不算很严重,只看知识水平的话,据我了解(调研结果),各省省级医院都有根据外国指南开展诊疗的水平,而三线城市的三甲则是保底国内指南的水平。5 ~! i) z) Z! d) L+ s" X
一个是不按指南/共识来,所谓的乱治。主要存在于真的不是很懂的县级医院…,偶发于自信爆棚的top三甲,但后者多少也能弄出些依据,能让卫健委没法薅人的那种(2021年5月,上海市卫健委对于陆巍医生的处罚结果……处罚事由是未按规定告知患者替代方案等信息、未按规定填写保管或补记抢救病历等。),而前者则会听大医院(上级医院)的指导。考虑到国内患者都愿意跑到大城市大三甲看病,这个问题总体而言影响可控。
$ T# |; S x3 s! m, D( r# }不过下面有个美国的肿瘤科医生认为诊疗是差距的主要原因?emmm……, U8 i) H2 n7 }. G1 Y
患者支付能力,不展开,是个深坑(医保支付和商业保险坑都很深)。
. `7 I* c+ H8 U* k疾病早筛,这个在国内逐步改善。, [, X& o2 b2 U' \
# b" y: R9 b, [3 Z! J总体而言,我不认为这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巨大差距。落后也有限,而且在改善。当然,就目前来看很难拉齐到美国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