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H% A/ \% K2 B
留学,不仅是求学的过程,更是文化交流的过程。不论是出国留学,还是来华留学,所有留学生在环境转变时都面临着对身份和文化进行重新确认的处境,而文化差异是在这个过程中绕不开的话题。. @1 X1 p- g3 {* g/ X
大部分留学生初到异国他乡时,都会面对文化差异带来的困扰。不同的语言、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等,会使初次进入新文化环境的留学生,产生个体排斥与焦虑心理,不同的文化在接触过程中出现互相排斥的倾向与状态,形成跨文化冲突。严重时甚至会产生“文化休克”(cultural shock),它是指人们进入新文化环境时感受到的极度不适应和惘然现象,并由此产生的一系列精神紧张综合征,虽然“文化休克”以情绪障碍为主,但常伴有比较严重的行为或生理功能障碍。0 Q9 E8 O* t( @: O% i2 W0 Y
当然,留学途中遇到的文化差异大部分不足以构成“休克”的状态,其往往体现在生活的细枝末节中。当文化差异影响生活时,则需要我们用良好的心态来直面差异。
! X0 n) _( D% m# x% p2 R美国著名的管理心理学家斯蒂芬·罗宾斯博士曾提出“文化适应”四阶段。第一阶段是新鲜期,外来者初来乍到,常常将自己当成观光客,对一切都充满好奇和新鲜,即便有差异,也并不觉得反感,反而觉得有趣;第二阶段是失落期,大约在第二、三个月,过了观光期,新鲜感也随之消失,这个阶段中失落感开始浮现,心境开始低落;第三阶段是低潮期,大约在第四至六个月,新环境对于外来者的所有文化差异都在这个阶段得以表现,加剧了人们不习惯和不适应的感觉,这个阶段是外来者心境最低潮、情绪最差的时期;第四阶段是恢复期,经过了半年的过渡,前期的剧烈波动趋向平缓,外来者对当地的文化开始慢慢适应,许多消极的心态也逐渐淡化,这个阶段外来者的心境逐步恢复到正常状态。
, j3 f, Z1 x Q& t' v/ x5 `9 l由此可见,随着时间的推移,文化外来者对待文化差异会从不适应转变为适应,留学生们虽然只是在异文化环境短暂学习一段时间,但也需要保持良好的心态,逐渐让自身适应环境,才能更好地进行学习和生活。& ]' F8 X, ^4 C
当文化差异上升为冲突时,留学生们作为求学者,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让自己更好地适应新的文化环境。
8 N( n. ?8 f+ R1 ?首先,积极参加社交活动。不论是国内高校还是国外高校,大学的校园生活都是丰富多彩的,即便初入大学的当地学生,也常会感到胆怯,更不要说远赴重洋的中国留学生了。因此,难免会有些留学生更愿意宅在寝室里享受飞一般、无“墙”限制的网速;也会有一部分留学生选择混迹于自己国家的留学生圈里,限制自己的交友圈。这样做的后果不仅局限了自己的大学经历,也削弱了在出国留学文化交流方面的优势。所以,踏出“舒适圈”,尽可能多地与不同人交际。“破冰”之旅可以从身边人开始,室友、同学、老师等,社团活动也是很好的社交团体。与来自不同文化的人交流,不仅是培养沟通能力的好机会,对日后进入工作岗位也有益 处。9 m$ B( @8 m% N
其次,熟悉校园周边环境。出国留学的大部分同学都选择住校,尽管住校是相对安全和保守的选择,但生活范围却并不局限于校园内,所以想要度过安全平稳的留学生活,就要从熟悉校园周边环境开始。以美国为例,社区分布着不同的人种,并且不同社区的经济状况、社会状态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这与中国这样主要人种较为单一的国家有着很大的不同。所以很有可能一个不经意的小错误,就会使自己陷入一个非常尴尬甚至糟糕的境地。即使是一些享誉全球的学府周围,同样也可能会有高犯罪率的社区。所以,当留学生熟知校园周边环境后要尽量避免去危险的地方。
# _3 ~' w3 c$ v+ ~0 Z最后,冷静处理敏感问题。身处异国,不免会听到一些不同或者负面的消息、言论,特别在涉及自己国家时,抵触或愤怒的情绪是在所难免的,但切勿让这些情绪上升到行为,以免产生不必要的言语甚至肢体冲突。作为出国留学的中国学子,身处于多文化的校园环境里,应当通过文化交流来消除双方文化片面性和主观性,用实际行动来打破西方世界对我们的刻板印象,努力在世界舞台上发出属于中国青年的声音。
5 ~0 b, L" a) L3 N除了以上几点外,尽可能避免文化冲突也是留学生活的一部分。融入当地文化生活是开启留学之路的重要一步,也是避免文化冲突的第一步,而传统节日往往给留学生朋友们提供了融入当地生活的契机。0 J; F2 _) E& X+ y
留学生们可以了解所在地有关的风俗习惯,一方面体会当地的文化特色,另一方面也可以避免触及雷区,从而更好地应对文化差异带来的困难,让留学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