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体制后,你犯过哪些日常(礼仪、与人交往)方面的错误或者教训?犯错之后才发现的。

[复制链接]
望江月 | 2021-10-7 18:12:46 | 显示全部楼层
刚进体制的时候,习惯了学校时期的人际关系模式,错把同事当大学时期的同学、室友,无话不说,无话不谈,也没有保持足够的社交距离,结果自己的底细被身边的同事摸得一清二楚。4 t; \5 I6 I. K
很多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都搞不清楚一件事:那就是成年人的友谊是有距离的。1 `5 V9 c) h! R2 G: ~3 a# q
他们一路上学过来,已经很习惯“换个环境——强行进入一个新集体——在集体中找到几个好朋友”这样的行为模式,天长日久就容易产生错觉,认为这就是社会的生存之道。事实上却刚好相反,学校里的模式反而才是不正常的。  Z  [1 M( N" c7 d
在学校里最亲近的都是同班同学,你们可以勾肩搭背、推心置腹,三杯酒下肚牢骚上头,骂骂老师说说同学,这没问题,因为这时候大家还没有什么利益牵扯。而出了学校再继续这样,面对的将是冰冷的现实。7 `& P3 V" s7 W6 w
首先你会发现,工作里离你越近的人越做不成朋友。因为你们往往负责的是相似的工作,面对的是同一个领导,发展的是同一个方向,就算平时再要好,到了升职、加薪、评优这些名额有限的机会到来时,还是会立刻变成对手。3 c  ?3 q9 l3 }
这时候你说你让吧,不甘心;你说你不让吧,显得很小人。到头来不过是折磨自己罢了,还不如一开始就别去弄什么友谊,大家表面上客气客气得了。$ {. |) l( p1 A+ h" R8 r% P
更别提你平时酒桌上不小心撂过什么大实话,一起埋怨过哪个领导,这时候你怕不怕他去参你一本?$ Z3 `5 L6 O0 |! E8 R: Y1 m3 A
所以倾诉这种事,还是找没有利益相关的人去说吧。体制内的工作场合不是用来寻觅知心朋友的,你再怎么真心,也容易变味$ s9 d9 g8 n9 r. `. ~0 C' z0 c
什么样的朋友可交?
. Y: s5 N2 Y! l/ X2 U! z6 m, _1 S其实很多职场方面的经验谈都会告诉你,“职场没朋友”。( D  Z6 z$ d- |
但是事情并没有那么绝对,因为你很快就会发现,一旦踏足社会,人人都可以是朋友。
% t' \* G2 Q* k3 c在这个竞争激烈的世界里,我们经常会遇到自己搞不定的事,这时候就需要“关门放朋友”,大家未必有多么意气相投,你帮我我帮你,互相利用而已。3 U, X5 n3 ?6 a- _6 n- L
而体制内和一般的职场最大的不同就在于,体制内的工作实在是太稳定了,稳定意味着流动缓慢,很多人可能十几年都要在同一个部门消磨,面对同样的一批同事。低头不见抬头见,处理好面子上的事是非常有必要的。与同事之间交往最好的关系状态是处于若即若离之间,亲密有间,疏而不远。
% g9 S/ d5 Z5 V- W( h$ {而在处理好表面功夫之后,你还要留心寻找三种朋友:
. ?, N, [  _' C( b/ R1.消息源
0 s1 E" Q8 ^! C尽可能的搞好本单位办公室、组织部门、人事部门、领导秘书、领导司机等距离领导身边比较近的同事,这样有升迁提拔之类的消息才能拿到第一手的情报。想想别人刚得到通知你已经可以拿出一份报告。8 ]6 @& }; G  E3 q/ R- F
2.潜力股
# F* }' E9 v( d) C) A, [& z其他系统、其他单位的志同道合的同事,尤其是那些为人处世到位,仕途发展势头看涨,有见识、有胸怀、有格局的年轻人。这属于长线投资,一旦成功相当于多了一条大腿。老话说“朝中有人好做官”,朝中没人,现在培养也来得及。. Y1 a; L  u# e' d
3.储备粮8 e: U+ f  r- d
尽可能交一些民政、住建、交通、房管、医疗、教育系统的朋友,这些人看起来不起眼,关键时候可以帮你的大忙。
# g7 f( C: |% C4 C  t) `你也别怪我交朋友太功利,要知道,在人性丛林里,没有真正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 i3 c, w% {- U9 p关注我的公众号:老秘书,每天分享体制内职场生存干货文章。
错过末班车车m | 2021-10-8 00:19:25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多~太多咯~我想到哪儿说哪儿~: s% f0 F( x. W1 U2 j) I) I

+ H6 s/ V) U: G* X# }; [) O第一件事:' t" _% X% O! _) |1 O( a( F
去的第一个单位是政府办,刚去的时候严重缺年轻人~7 ~. ?6 J$ \* N; W/ [
入职第二周,主任让我跟某副县长(暂时的,主要是缺人~)看那副县长和蔼可亲的样子,我紧绷感迅速松弛了。
7 Q7 p/ W9 Q1 H3 D然后,第二天,副县长给我打电话“小x啊,今天天气不错,你没事的话我们下个乡”# a6 e7 A$ \/ {! c- h* E2 L( r' S  `8 J
我那天正好在改个材料,想都没想就说:“不好意思啊,领导,我有点事,没空”
: d# s& [3 B& E! D然后~整个办公室的同事都停下了工作把我看着……我才反应过来……马上冲进领导办公室去拿包……  [% [  H  |% x# e7 A% e
经验:领导说商量,从来不是商量,只需要你服从!
! @+ ]; A  ?2 z& G) Z( B+ M" f( j( G" d# S$ t
第二件事:
& m; D# C) R$ Q半年后,我进秘书股正式跟领导,这个领导让我第一次体会到了社会的毒打# M) j; @' H. \  s2 w
也是刚跟不久,领导说最近打算去镇里讲党课,让我最近准备党课材料,我满口说好。, K8 s8 w" Q( L( |
第二天我们下乡,车开出去二十分钟,问我稿子带了吗?我茫然,什么稿子?3 Z: Q6 W" n2 O1 N& o% g
然后…他脱稿讲了一个小时…
1 \7 D! l* O; f: u* f; I回城被教训了一路。0 G0 t  r; q1 ?  q. @0 S) T* A/ f' U' |
原来,他的“最近”,可能就是第二天……而且作为秘书,居然没有提前掌握下乡的目的…3 v3 G. M3 |1 u1 N
经验:随时掌握领导未来三天乃至一周的工作安排,尽快完成领导安排的工作
( _8 e* r. E& c7 f/ _6 A第三件事' g/ {3 R8 B$ o: O4 F4 [
我们工作包括三类:县领导交办的、领导分管部门需要我们协助的、政府办主任交办的
6 J4 y/ @7 c5 [% p有次,某局办公室主任火急火燎地找到我,说有文件需要马上以政府名义报上去,再不报要挨通报,情况紧急,巴拉巴拉3 ~/ X: S! v6 @4 b" X* [# J
然后我就忙了一下午,给他们改初稿,把主任交代的活落下了。# [+ \  Q4 R% t! m& |
然后拿着这个单位的文件找主任签字,主任问我交代的活做完了没,我说还没做,然后就挨了一顿骂~因为那个材料是县长急要的,说我分不清轻重缓急……
5 P) U% K1 N3 s. r8 X9 f) a. f经验:要搞清楚工作轻重缓急,如果你搞不清楚,就根据自身利益来确定(那个xx局跟我毛关系没有);如果还搞不清楚,就多请示多汇报,切勿自作主张~: k* h' W* `' O  \- f
  F# D; K: d) N# V& I* I
第四件事
7 c& T% s5 K0 H' Q" _1 ^工作预判
* }9 S4 Q- h" n5 F# W$ Y我跟的第二个领导教会了我很多。第一次和他下乡,是查看地质灾害点。
& Z7 O8 ~% f" ^  S& G, [: c我本来已安排好车辆,但领导看到那辆车就批评了我,因为我没长脑子,本来就是去看地质灾害点,却安排了一辆小轿车,根本没考虑遇到陡坡爬不爬得上去。
3 X9 j" ~4 ]" m9 ?% A" t# v经过这件事,我凡事多留了点心眼,夏天出去就多提前准备好湿巾纸、矿泉水,出发前先跟当地领导打好招呼,做好各种准备;有时候还会提前掌握相关情况,以便领导询问。
( K1 W: F: @+ l7 D! a1 ?8 M经验:做事多考虑一两步,最好站在领导的角度思考问题,会少犯很多错。
% H9 A- \2 {) H! r! ?<a data-draft-node="block" data-draft-type="mcn-link-card" data-mcn-id="1187786239086968832">暂时先写到这里,想起了再更~
肠豆 | 2021-10-8 09:57:1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说几个情况,都是真实发生过的。请大家看看有什么问题,应该如何正确的应对或处置
* g3 V! u6 r! i  u7 ?7 D) A: U; n( T
/ g. k) [% s% Y, G/ E
) l* V  d# f) B  d: l【一】你什么时候有空?

' k. }5 e" {9 M2 j" u( r5 X3 ^* Q) P* s! v, q9 o! n8 I  ^
(情境:领导和下属不在一个地方办公,领导给下属发短信)
" [. Y7 ]. w# [% o* H8 k2 F( E& Y) T) H/ _
领导:小王啊,我这里有两张这个礼拜六的话剧票子,你有兴趣么?可以带女朋友(老婆)去嘛。
4 V! j/ ^# y, @- _. F# U8 O- H$ m
1 Z' w" x8 y6 j& H+ W+ E小王:有兴趣,谢谢领导哈!
9 y6 B! r* w5 D4 p" c4 n# N( h; H' f4 A7 m, I" J
领导:你这几天里在不在自己单位,今天礼拜三,我礼拜五有个会走不开。7 Y! h6 F9 K+ c% z# I5 P
, u+ ~+ R& |5 L$ J- R
小王:我明天下午不在,有个重要的会,其他时间应该都在的
: P  S% H* B- k" v
& y5 ~  s3 Y; W% S0 B; x$ t  m5 W领导:我今天下午不一定跑的开,要不你方便的话,能来我这里拐一下吗?
" ]# J8 k7 q0 j+ Y) n7 P- D0 y5 O
0 ^, m; [; p5 f% e! `小王:领导,实在不好意思,我今天下午约了好几拨人谈事情。
. I  }) t7 G3 D$ EX, g1 X, ^; W) j; m0 _. w" i9 u: d
领导:行,我晓得了。
7 ~; D6 c' m- H5 VX
% Q2 R3 X$ x/ q$ S" m
=========================我是的预留答案线================================
( I3 a- x# W* T0 M
1 M' j- p$ K: H先把这个情形分析一下吧:
0 r$ J* ~8 E8 T+ n5 [" x7 Y" ^) [* x& d& v+ x3 ?. w% n  B
评论里有兄弟说要跟领导客气客气啊,或者领导在考察下属什么的,其实不是很在点子上,也把事情想复杂了。; b: v, D" C1 u: V( j2 V/ @4 A+ r6 Z
% E' k# f! \8 s4 M, N+ M
其实事情本来真的很简单,就是领导手里有两张票子,自己没空去,又不想浪费,打算处理掉,给下属也捎带着算是送个人情。确实领导对这位下属小王还是比较器重的,两人关系也不错。5 k* g. m# r0 ~# u+ L
% x* j0 f% V$ R9 w
就是很简单的对话,问题在下面:
" A# W( ]2 h( k3 O+ A8 N
) ?7 L; @) w$ G5 |5 ]由于是周六的票子,所以票子是必须在周五下班前交到小王手上的。由于两人不在一个地方办公,所以无非是领导把票子送过去,或者小王到领导这里来取。5 z# H# L8 h( S' W5 ?

* r' n3 ~5 @& V1 P5 L& R对话中说的很清楚了,当天是周三,无非就是三、四、五三天。领导表示自己周五跑不开,小王表示周四下午自己没空。ok,这也没问题,本来就是碰时间。但当领导告诉小王,自己周三下午也没看,并且明确提出希望小王来自己这里取票。结果小王来了一句:我还是没空。
! M7 S3 l$ H6 c5 o1 U+ }+ m! c/ b: B# p8 i4 ]" X/ |) A8 P& H0 A. T5 y
领导这时候的心中阴影面积上赫然写着——你特么意思是要我给你送过来咯?' i! O1 S3 i, h' a
: g/ C( ~, d, ~' k1 l, t  h5 f
小王的问题就在于,领导要送自己票子,自己表示了接受,其实也就是接受了领导给的一份人情。但涉及到具体交接环节,却是这个自己没空,那个自己也没空。这样不行,那样也不行,就是不说怎么才行。等于是把难题踢给领导,领导难免会想:哦,今天你也没空,明天你也没空,非要我给你送过来了?我好心送你票子倒变成是我欠你了?
8 Q% T2 M# x* ~1 X9 C
0 B# O$ }. A& `- [ 领导的内心是崩溃的, 难免会有种好心被当作了驴肝肺的挫折感。
- Y8 `% x) b& J$ R
' i9 y6 p, `% A% o' o/ N# R将心比心地讲,不说是领导,就是朋友之间,假设有个朋友出去旅游,主动给我带来一个礼物,打电话问怎么给我。难道我们好意思说:啊呀,今天我没空,明天我也没空,要不你直接送到我家来吧。
! e! y2 T& V# i: }! U
) i) D7 g+ x$ T2 E当然,在现实中,小王其实还是说了一句话,并没有造成太尴尬的局面,他说的是:领导,你实在忙的话,我叫快递过来取吧。
# E" ~$ m5 M6 X# w% X3 ~, O: i; }$ a& v2 ]- q5 k
这句话可以放在前面标记“X”的地方。2 n* ~8 K" x0 `$ M+ W& h

7 W. E. I# @4 t2 m6 p有了这句话,至少小王在态度上基本没有太多可指责的地方了。
  j) B( E4 j/ w& f+ ~. |0 o/ k3 i) C' e' G" O8 b. E
当然,小王的这句话也仅仅是及格,还可以有更合适的说法,但也不必过于苛责了。
% x7 I8 G& |* p9 @9 b7 G& ~' k; s# N3 U
【二】有我的快递吗?$ z2 r- z) t# `% ?# \6 A
(情境:周四下午,领导的一个朋友说给其快递了两张本周六的中超焦点战球票,快递已于当天发出——其实里面还有一些情节,其实在下面的情境里有体现,为了便于理解,我省略了)/ X) P5 E' g4 Y
4 Z9 {; c; u, `' D% q# X! Q
(周四下午)
' i, j9 f0 G9 G领导:(短信)小王,我现在在外面,今天下午有我的快递吗?7 ^( o0 K! m0 @4 \$ d: ?
: L1 R) k/ ]; h9 P
小王:我下午4点去收发室看的时候还没有。
4 Q( H5 C( j% `/ b9 R' b7 y
3 ^8 }+ c1 \; F( z(周五一早)
0 }* h9 l! C5 ^领导:小王,昨天有人跟我说给我发了一个快递,如果昨天那个没收到的话,今天可能会有我的两个快递,如果收到,麻烦尽快告诉我吧。谢啦。5 I! J" x  q+ O1 J

0 c& o1 {, K4 e小王:好的。7 k1 V' f/ L- j1 G: D
: Q; C7 h2 i6 ^; E5 f8 O& ?
(周五下午)
/ b8 W# j0 `' B领导:小王,有我的快递吗?9 k3 J+ x: s: B" t+ ^5 j( r

( p( `+ x4 ]  L小王:我问了收发室的人,说有的,但我暂时还没去拿。
4 G7 Y/ x* w( N
. m2 d+ X/ @+ o, L0 @! R0 I! m领导:好的。

3 j, K- K3 u, d& Q4 F=========================我是的预留答案线================================
+ h1 E5 }( W$ t6 }6 I$ d% X  z$ D: j5 g5 Y
(答案)

( Y7 \! _$ a" L+ T6 p) O" j, I$ k下面评论里有些朋友其实已经基本给出了正确的答案。8 H2 E9 |: @9 f) t/ u# F! d& b

; j: U8 B9 r, F2 |* v( I在这个案例中,小王的两次对领导的回应基本都是不合格的。只不过相比之下,第一次(周四下午)尚问题不大,而第二次(周五下午)则是彻底不及格。, B$ A9 J) w) r# o* t; d4 q
& H. g  e- Y# [
在第一次(周四下午),领导人在外面还特地询问是否有自己的快递,说明领导对这个快递是比较重视的。小王告诉领导,暂时还没看到这个快递这个问题不大,但最好马上跟一句“我这就再去问一下,,马上跟您反馈”。
  s. R) n$ j' f2 W! t4 o' @  N/ U+ }$ p4 R' M$ C* ~" ?; H
而第二天(周五)一早,领导又特地关照小王,请她关心快递,而且明确说一旦收到,要尽快告诉领导,小王也用“好的”表示知悉了领导要求并承诺按照领导要求办。# \' z8 ~0 ~, {2 i) r& k. y
2 f8 a& h+ Y. w# y& g  @+ h
经过领导的这个要求,小王正确的做法就应该是每隔一段时间(比如一个小时)就主动向收发室了解是否有快递到。哪怕觉得这样做很麻烦,也应该主动跟收发室打招呼,留下自己的联系方式(最好是手机,以备自己不在桌上),请收发室一旦收到***(领导的名字)的快递,要第一时间通知自己去取。' v9 L% e  L. |# `! W
" C/ y0 X" C) [8 g. ?
在这个环节,如果我来做,我会做以下几个动作:
6 |% T( L3 f; A( a% M8 G2 u1、联系收发室,关照其收到领导快递后第一时间通知自己;: `  j/ o8 C, v5 N0 t8 V
2、马上告诉领导:领导,我已经关照过收发室了,让他们一收到您的快递就通知我,我也会盯着的;
0 r7 s/ G, l$ ~: H, s' {3、每隔一小时(这是约数)问一下收发室。
+ Z( H4 ]1 V' g  F9 U0 H' t
" Z# o  j% P0 o& B$ a以上,——告知领导自己的处置方式,让领导心里有底,至少表面自己态度是上对领导的需求是认真和重视的。
3 [1 p; K; N" D; Y2 I3 {
. e, u/ E1 [, _+ f7 l/ s' M; D但小王显然没有这样做,也没有及时向领导通报情况。以致于领导不得不自己再主动来询问小王。
, ~4 Z9 {8 S- k- k9 y- S2 X& z7 ^& [* o3 P
在现实中,领导询问小王的时间大概是下午14点左右。
; c' D" Z4 C& c
* Y6 ~" H: C& c0 Q# ~面对领导的询问,小王的回答是“我问了收发室的人,说有的,但我暂时还没去拿。”- `. n& f+ T1 e) |4 b6 I

5 Q7 P2 O, g; [  H6 c; h: o领导回答了:“好的”2 O6 ]  H8 E, V
- \2 J  J1 H. Z9 P5 I+ h
领导的这句“好的”,投射着领导巨大的心理阴影面积,浓浓的无奈和哭笑不得。
6 t* K& A% C. P& w
3 [- |7 X8 Q1 K“有的,但我暂时还没去拿”。。。。。。。。暂时,还没,去拿! _: |3 S; n9 [; @' r; b0 P
4 d% x% J) ~0 @* n) u; ^
我等会儿说不定就要出去开会了,你告诉我你暂时还没去拿?那你打算什么时候去拿,你倒是告诉我呀~~~~~~
$ ^2 L  {* T2 ~0 R% y3 K. M8 [
. J2 o9 o7 `1 f. H% k: Y0 H5 ?7 I小王的这句话绝对绝对是不及格的,他此时正确的说法应该是:收发室说已经收到,我马上就去拿,拿好马上给您送过来。$ r2 x) X. Z2 J6 k

5 ?6 @* p+ @5 x: T在现实中,领导在小王“暂时,还没,去拿”之后,开始了等待。大约一个小时之后,领导自己去收发室拿到了这个快递。
+ W# @- x/ c  A- _5 R( ~: M4 g- g' [7 r
然后,直到下班,领导再也没有等到过小王。
6 u" x7 R; M& t8 @3 |; }" V
' {' f3 i1 ^9 r3 U  B领导心中暗想:幸亏我自己去取了,否则朋友送的两张中超球票就作废了,小王啊,你可真够老爷的。
A红姐高端护肤 | 2021-10-8 21:07:49 | 显示全部楼层
1、不要忽视潜台词,不要停留在表面的文字或话语上。5 d% k, j- ?* x4 D; l" C
譬如,领导在批示最后写道:“以上意见供参考”,“请斟酌”。看到这样的文字,如果当了真,真的只是斟酌一番,参考一下,那就悲剧了。: @9 B  o% R" `2 N, u+ Q7 G! D
这样的批示,其真实意思绝不是让下属去“参考”或“斟酌”,这种文字只是一种姿态,一种话术。其潜台词往往是:这就是我的意见,你们看着办吧。
- p6 ]6 L) r3 R+ d再举一例:有一个请示件,领导批了六个字:“按政策规定办”。# D! I/ p  U: h4 F
这是个工作方案的请示,第三稿了。第一次报来,有多处内容与政策规定不符,退回去了。第二稿还是不行,又打了回去。
. k: Z7 Z. d5 G  l7 v2 D  `领导看罢第三稿,皱皱眉,批了这六个字,交给秘书。) M8 K) T: d4 K* Y
秘书叫管事的来取。管事的一看批示,长舒一口气:可算批了,要不就误事了。  ^" Z3 I3 x: l" B2 h
秘书提醒:看清楚了,没批同意。
/ c' F# r4 ?3 K6 j管事的一脸问号。' l% a; u. f; {$ [. d
秘书说,三稿了,怎么就是改不到位呢!
, l( D. j0 ^) A7 U管事的拿着批件来回翻看。% e7 c, Q. [/ I) b- a+ h4 z) P1 ^
秘书说,我是这么理解的:领导批同意吧,明摆着有违反政策的地方;退回再改吧,没时间了,工作不能等了。领导这么批,意思是你们可以办,但不能完全按你们的方案办,和政策有出入的,要按政策规定办。千万别搞错,领导没有同意你们的方案。出了问题你就得兜着,领导该说的都说了。+ ?' C, N0 a8 L2 i6 Z2 s$ ^# w( X
再一例:+ ]' r3 O- P( p: I% M9 ~
下属地区报给领导一个请示,要处分一个干部。1 S9 {, p& d) s0 X
领导一看,有些难办。; ~$ f* z) N% c
按写的情况,这个处分该给。
& ?4 `/ k( o, _0 W! Y) ^但是,领导对这个干部很了解,老下级了,依这个干部的人品素养,不该犯这种错误。领导对这个地区也很了解,长期存在派系矛盾。
( V+ f$ r% A$ @# D0 G3 M- S怎么批呢?同意?如有隐情,冤枉了干部。不同意?有袒护之嫌。要求重新调查?没理由不相信下级组织。
0 i3 Y" P/ B! c* p; ~0 T9 X; J0 ^最后,领导批道:“如情况属实,严肃处理。”书面意见的态度严明,坚持原则,不讲私情,不偏不倚。5 Y6 C; b5 k. a! n5 O5 Q
但是,有潜台词。
  l' H# j2 h; \! G' J' q" x分管干部工作的副职拿到批示一看,懂了。他没有马上着手处理干部,而是立即派人核实情况,看看是否“情况属实”。结果,请示中所说的情况失实,干部是清白的。处分也就无从谈起。
$ f. g: l8 s! ?  r0 B好在副职看懂了潜台词。
/ K1 e0 S& T" z: B: y还有,领导的有些表扬,可能是表扬,也可能另有潜台词。尤其是那种不喜欢批评人的领导,总是笑嘻嘻喜欢正面鼓励下属的领导。
0 j% D2 {' T  ]  r1 O* @: E" u这样的领导,他的表扬,可能并不是在肯定什么,而是在借此表达他的一种期望,一种价值取向,是想要鼓励什么或引导什么。
( i0 r# _2 H# c: T6 G甚至表达的是不满,是对欠缺的提醒,是希望补足短板,是提示努力的方向。# h5 A( K7 T( s) D8 V9 r9 B

: |; a8 [# |: z: Q' C2、不要小看沟通,遇事不要忘记沟通。: C7 v/ M4 R/ I  ]: ^+ Q' x$ S
许多事情遇到阻力,对方反对的并不是这件事情,而是对事先不知情感到不满,感到自己被忽视,被排除在圈子之外,自己没有发表意见的机会,心生怨气,于是横加阻挠。
- X5 y* f9 ]9 Z4 y所以,要养成遇事沟通的好习惯。一事当前,把有关的方方面面都想到,该打招呼的打招呼,该征求意见的征求意见。
9 }0 i7 S. ]/ |* O1 ^& @" y" u$ ]开口三分利,支持的,会更加坚定;犹疑的,会减少误解,增进理解;反对的,可能会改变意见,即使立场不变,态度也会软化,也会减少对立情绪。
% r8 ^; `; Q  \3 R7 W% ~放下身段,不要怕麻烦,不要怕影响效率,不要怕面对面。勤于沟通,可以有效扩大支持面,减少对立面。
' ~: ]* h9 m0 T; |  t
$ f6 M1 g9 r  h! R. p3、沟通方式选择上,不要怕麻烦,不要图省事,不要怕效率低。5 u* _" j. c! U3 H% F( l
需要当面沟通的,就不要打电话;需要打电话的,就不要行文。& r+ O3 e7 G1 B! R6 y6 Q
交谈比文字能传达更多的信息,会面比行文能体现更多的尊重。+ l) Y2 g. ^6 A0 p* B9 r, J
沟通方式的选择顺序是:面谈——电话——行文。6 c8 R9 B* w! }  M$ |- D+ _- w; i
虽然费力,但是值得费力,否则损失更大。) Z1 t" }# d4 _5 h* e6 e
5 p8 G) U( {' B' y- {
4、不要否定对方没有说过的意见。6 d1 s+ A: h- k# y: g
这是很常见的错误。) b0 q, c7 d4 W  e% w
领导布置一项任务,只提出目标,并未涉及方式方法。8 W) h. Y8 q0 J; B, k7 o, o
下属却自做聪明地说,完成这个任务不能用什么什么方法。/ D, Y$ l1 d+ P$ S3 H3 H
领导肯定不爽:谁说要用什么什么方法了!?
+ t6 j+ ~# `  E  B" p; R/ `上级对下级,同级之间都一样。对方谈的意见是原则性的,自己却在细节上显摆小聪明,发表否定意见。6 \) [3 g: ~# ^3 w" u9 h
9 ^3 U; n  K7 T0 h
5,不要装,不能顺杆爬。
2 G) a1 L% a7 N5 @0 a领导对一个情况不确定,询问“是不是”、“有没有”?如果没把握,就老老实实如实回答,千万不要随口就答“是”或“有”。否则,最后坑的是自己。
8 |5 O, a: ?8 w& t5 H$ }
" M" e* K* [4 t+ L6、不要掠领导之美。
& y- G9 \8 _) I作为笔杆子,领导的讲话稿可能是你写的,重要文件可能是你起草的,某个重要提法可能是你最早建议的,但是,这一切经过领导审改,成为正式文件后,它就不属于你了。它是领导的讲话,它是部门的文件,是行政首长签发负责的。
: Y$ B) [9 m% m+ s' J! D0 O切不要把功劳归于自己,即使有人称赞,即使有领导称赞,也要头脑清醒,摆正自己的位置。
解脱解脱解u | 2021-10-9 04:47:45 | 显示全部楼层
刚进入单位那会儿,我们科室就接了一块新的工作,这个工作自然而然的落在了我的头上,毕竟我是新人,什么都得从头开始学。
5 R5 Q' [4 L% n' ]8 ~. X3 k) A6 ]# s2 O
这一项工作对我们单位的考核至关重要。所以每周一都要开一次例会,重大事项得上政府办公会。我们这儿一般是谁做的这项工作谁就上政府办公会,所以刚入职不久我就获得了一次上会向一把手汇报的机会。9 x6 L3 }7 a8 x! r

: A2 n/ L0 M' Q, r! B) {7 ?% L! j当时我也没什么经验,也没太当回事儿,因为本身没打算在体制内发展,所以连稿子都没准备,直接临场发挥,把这项工作在会上汇报了一下。可能因为我以前是厨师学校的英语老师的缘故,写材料不行,但在公众面前说话还是一个嗑吧都不会打的。
4 Q3 q. h7 |1 l3 m$ N+ b' y
7 n: y! c2 {, N5 p我用了不到 20 分钟汇报完该项工作之后,单位一把手(正处级)什么话都没说,首先就夸我好几分钟,说我说的非常好,思路非常清晰,非常优秀,根本不像是一个本科生的水平。会后一把手还让政府办的人,找我要我的讲话稿(其实我根本就没写稿子)。但是政府办的人由于缺心眼没有直接找我,而是通过我们科室的人,让我们科室的人找我要讲话稿,然后再转发给政府办。(后来才知道这他么不就是给我树敌的么)) H. }6 Z1 U/ ~1 d7 y

8 P5 |0 ~* ~' M3 l# x这一下可轰动了,从科长到科里的前辈,纷纷向我表示祝贺,说我有能力,刚来就获得了一把手的肯定,以后前途无可限量,以后当了领导还请多关照之类的话。那个时候我比较单纯,以为大家都是很真诚的,向你表示肯定,再开个玩笑而已。谁知道,这次一把手的夸奖对我来说就是噩梦的开始。
, `. ]- r' O" S2 w# @+ T" }0 e* K  F3 L' g8 Q
从那之后,科长再也没有让我上过政府办公会。更悲惨的是那个时候我什么都不懂,经常我负责的一大块工作完成之后,科长让我把讲话稿写好,让科里另外一位前辈上政府办公会汇报。我还傻乎乎的认为是科长对我好,照顾我双休日不用加班(因为我们单位工作比较繁忙经常双休日开政府会和党委会)。结果呢,通过科里同事的不懈努力,我终于在单位落了一个干活不积极的印象。后来我才明白,就算你负责的工作你完成得再好,如果你没有亲自向一把手汇报,那么别人就完全有可能把功劳抢到自己的身上。我不在乎我的工作成果不能被大领导看见,但是我绝对不能容忍我的工作成果被别人抢走成为别人仕途的垫脚石。
$ ~; n3 c! _/ z- O4 \3 ~3 {8 K; A
接下来的三年,我每一天都在被科长和另外一位科长的亲信按在地上狠狠的摩擦摩擦。每天过得都非常艰难,三天两头被穿小鞋,这位科长对我的个人利益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三年后,我终于把这位科长熬走了,我花了整整三年时间才明白一个道理:2 y! u/ H, \% H4 T$ b

, Y8 Z* r# a5 U' {刚到单位的年轻人,千万不要表现出自己的能力,更不要锋芒毕露,能装傻装傻,能充愣充愣。一把手对你的表扬,有可能就是你直属领导迫害你的开端。
( v' T/ G0 @2 C$ z2 @8 q$ A* r* f( U$ @# h( V5 K, w
体制内的生存之道,无外乎是一个忍字。
$ X, O  l8 i' n4 C; T& ~
- a. S, M$ o- z5 T- H, H我拒绝勾心斗角,我拒绝跟他们玩恶心的那一套权谋,但是这并不能杜绝别人把你当成假想敌,在背地里对你发起猛烈的攻击。4 A/ w& T5 j% Q1 Y( @5 B9 y& T' Q4 D

5 V) k" d" P  E. J在体制内工作的前几年,我真的忽略了,害人之心不可有的下一句,防人之心不可无!防人之心不可无!!防人之心不可无!!!
星似废人延 | 2021-10-9 08:25:22 | 显示全部楼层
就这个问题可以写一本书。
# u8 j/ r/ Q& l. X6 X3 v简单讲几个年轻人容易犯的错误:
; `4 o4 E) @! j% A; W4 ~0 S- s2 w/ L1 f. J' M. e
一、说话

; p  ~8 F+ q. [* [) G体制内对说话是特别关注的,说话的“水平”就决定了你的高度。说话最基本的原则就是“要过大脑”,可以不说,但不能胡说八道。比如,不能随便评价自己的上级领导,不能随便对同事下发指令,不能随便暴露别人的爱好隐私等,特别是不能随便说过头的话、大话,不符合身份的话。当然,这些还不是最要命的。最要命的是,体制内的人都喜欢“套”你的话。就是通过说话,听听你的价值观是不是一路人,听听你的背景是不是深厚,听听你家里有多少资源,等等。这些都是缺乏经验的年轻人比较容易吃亏的。4 E7 N$ E; P! ^
二、办事; D3 y' h  x+ i; t" u% \
体制内需要你办的大事不多,但最忌讳的就是“自作主张”。比如,认为是一些小事就可以不请示汇报,自己就办了。认为领导交办的事没什么大不了,办的不认真、不仔细。体制内对“小事”都会无限放大,因为所有的领导都会认为“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如果你连小事都办不好,大事是不敢用你的。办事还忌讳“呼呼隆隆”,唯恐天下不知。现在中国有很多事都经不住推敲,需要低调运作、悄悄执行。年轻人特别容易自我膨胀,干了点活,就以为自己是功臣,以为离了自己不行了。有的人活没干多少,朋友圈晒了不少。殊不知,干得多,错的多。要多干,少说,不错,才是本事。* O; Q- V. t! z% x7 i% n( A
三、人际. X/ J: L/ c( @/ L* f
体制内最需要“和稀泥”,也就是“老好人”。和谁都和气,和谁都没过节,虽然有些只是表面上的。年轻人往往会爱憎分明,觉得某些人不受领导待见或者各种能力差,就轻易表露出来对他们的不屑不满。殊不知,这些人往往也是有些背景的。更有一些专业能力强的年轻人,看不起人际关系,认为没本事的人才去搞关系,所有的关系都建立在自身实力之上的。抱有这种思想的年轻人,往往会觉得同事不值得交往,上级能力还不如自己,凭什么和他们混一个圈子?这是体制内的大忌。所以,在人际的处理上,体制内,不要小看任何一个人,也不能轻易得罪任何一个人。% L0 I. M$ }2 z. Q4 f, c8 s9 t
四、家庭0 g" g8 w- t  j! s# ^
主要是处理好与另一半的关系,否则“家庭不和谐,单位败人品”。要干好工作,首先要履行好对家庭的责任,比如尊老爱幼,孝敬父母,爱人和睦,孩子健康成长,等等。这样经常把好的家庭环境氛围传递给领导同事,能让别人感到你是一个阳光温暖的人,一个值得信赖的人。其实,社会做人都是相通的,家庭的和谐稳定,说明你这个人不错,领导也会更信任你,对仕途也大有帮助。$ E) g7 O  V/ O) F0 Q0 I: |  _
以上。与大家共勉。
踏雪寻梅488 | 2021-10-9 10:42:1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篇文章大约5000字,但是如果认真阅读,相信对你会有一定的帮助。
5 i+ @$ Z* S) `; c7 b本人在体制内工作了七年,踩过了不少坑,也看过不少他人踩过的坑。
' i* x" ~1 Y# C2 \以下经历跟大家分享。(其实不一定是体制内,有些经验在体制内外或许都适用。)
- f0 r: v& `& b- s8 u7 I01别让领导做问答题,要让领导做选择题。
% j/ X) h+ V4 t! s
6 ^6 E3 r1 z6 h! U9 B, b领导交代你一件事,如果超出自己的能力范围而无法完成,一定要及时汇报。
$ s4 `% I4 W7 P1 ~8 P5 e, [0 B, ]3 o汇报的时候不能只是简单地说问题,更要提出对策,而且最好是不止一条对策。这就是让领导做选择题。" t* c! U# e3 R# \/ L8 \4 U
让领导做选择题的目的,是让他明白,即使当下自己无法完成任务,但是自己也在努力地进行分析和思考,而对策就是思考过程的和思考成果的具体体现。# P- z: F$ ?* t
通过提对策,让领导知道自己并不是推脱找借口,不是不想做,而是客观原因导致无法完成。让领导看到自己切实想要解决问题的欲望和动机。! m9 B  O+ \9 W' z2 R0 S! X# X
毕竟,没有人喜欢只会抱怨而不会思考的下属。
( M: R0 o; Q& f. o1 }" C3 N& ~4 g& D02你不是为单位打工,是为自己打工。8 Q- m- N. |3 O) X
2 G  K. A$ {5 F
体制内,耗时间磨洋工的人比比皆是,而这种人注定很难有所成就。+ s- f$ k0 ]: d+ ^$ G
他们的逻辑是:只要不犯大错,干多干少都一样,能少干一些就少干一些。当然,对这种人来说,最完美的状态是不干活。  s  W: J) R& K
这种是典型的“为单位打工”的人。
" L0 \: v" q" [然而单位往往还有为数不多的另一种人。3 r4 G8 X$ J0 Z8 i
他们专注于提升自己的各种能力:与领导打交道的能力,写材料的能力,做业务的能力。5 Q# \  v, J4 x5 b: h+ ~' \) F
他们表现为积极上进,吃苦耐劳,不计较眼前得失,不为蝇头小利而起心动念。! A+ [' `# g" q/ d
他们是为数不多的“为自己打工”的人。6 w0 z% z5 C/ |8 [6 S# D2 Y
为自己打工的人,只专注于自身成长,不会为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影响心情。他们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1 U* E" S8 D+ p; @他们的重心在于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把单位当作自我磨炼和积累资源的平台。而名利和荣誉也自然更青睐于他们。所谓“有为方能有位”,就是这个道理。
* i% K% I" k6 k! t+ ^“为自己打工”者的优势在于,即使一时之间遭受不公平对待,也不会过度颓废,更不会怨天尤人。他们把工作当事业,工作本身就能为他们带来激情,名利和物质甚至处于次要的地位。* \9 k" Q' \- M3 D
前段时间热播的电视剧《大江大河》中的宋运辉,就是“为自己打工”者的典型代表。3 Q: ]8 w$ [9 L1 T! g

& G5 t7 `8 H  n$ q' f3 D% ^4 | 进入体制后,你犯过哪些日常(礼仪、与人交往)方面的错误或者教训?犯错之后才发现的。-1.jpg
7 d0 P- T& z6 L/ ?8 C宋运辉在工作后,依然不忘学习,每天下班之后,当别的工友出去娱乐去happy的时候,他总是想方设法来到图书馆,借着昏暗的灯光偷偷学习。
: `2 K* `) J  F* \( a6 V  s4 [即使在遭到领导的不公平对待和厂子弟的联合排挤,也丝毫不影响他的干劲。正因为他把工作当成自己的事业,才具备了足够的钝感力。
! ^; l6 j7 y. Z! [0 Z. L" @: X2 k在外界看来,他是在“忍”,甚至觉得很“傻”。其实他只是在权衡利弊。他有自己的追求,有自己的想法。不计较得失,是因为他有更重要的事——学习。
" l3 M& ?  R' p将军赶路,不打小鬼。燕雀又怎知鸿鹄之志?
7 z* ^  f+ D# S- }9 a% a3 ?所以,后来厂子里引进国外设备,他靠着自己多年积累的扎实理论基础,拿出了与国际更接轨的计划。并因此声名大噪,从基层工人,到技术员,到车间主任,到科长,到厂长。# w, U  ~6 K# w. o/ r
宋运辉成长的每一步,都是靠着不断的学习、实打实干出来的。& t& |' e- z# {+ P7 X( Y3 v
因为他在为自己打工,做自己的事,总是会有用不完的干劲。9 Z( I8 m6 ]4 z  j7 _9 u, {, j) {
七年来,身边那些没有背景,不擅长溜须拍马而又进步很快的人,无一不是具备这种理念。
8 f4 l+ r$ m( F  s, r5 y0 _他们把工作当自己的事业。为自己打工,而单位又付给他们一份工资。他们很知足,所以不计较小的得失,从而拥有更大的格局。而恰恰是这一特质,能够帮助他们走的更远。
! \7 \$ T8 R7 @03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 \# E5 Z) V) H, S; M( F, k! z8 }9 r  H4 \; m' e
《大江大河》中的金州厂的水书记对宋运辉一直非常欣赏,知道他是个人才,并与宋运辉私交甚好。
" q( e( F- `; q* y1 u* l( C但是在工作中,在公众场合,水书记总是刻意疏远宋运辉,并多次叮嘱他要低调行事。
) b* G, Z2 p! W' b& j9 H9 ]0 Q0 p
0 e5 D6 Z) F/ E# l2 X 进入体制后,你犯过哪些日常(礼仪、与人交往)方面的错误或者教训?犯错之后才发现的。-2.jpg
( [$ N( y4 \9 u. o1 x《大江大河》第27集有一段水书记和宋运辉的对话,非常值得学习。$ n9 a+ |/ M% k8 h
“知道我为什么,在你立了大功之后,仍然把你扔回到车间去吗?”' x* Q# P& u6 f  I8 Q! n6 L/ Z! k
+ K+ U0 D) F( j5 F) r" D
“您是,怕我骄傲?”
1 Q- u* k/ t/ B# d/ F2 |
8 E0 n2 u1 _" K* P) D9 j7 ]2 _“这个因素充其量只占两成,更重要的原因是怕你在大出风头之后,成为众矢之的。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你这么年轻就崭露头角,忌妒你羡慕你的人会很多。以前,你直来直去,别人会觉得你少不更事,可你出头之后,即使你的处事方法不变,别人也会觉得你傲慢,也会在背后说上一句,小人得志。”
优秀的人在初始阶段总是孤独的。试想,在体制内,在大多数人以混日子为主业的大背景下,勤奋工作、积极上进的你自然会显得形单影只,很容易被排挤。: u1 Z, v1 n' B1 X7 o( ]8 Q1 G
  `# a& {9 b0 s6 l2 @( H
进入体制后,你犯过哪些日常(礼仪、与人交往)方面的错误或者教训?犯错之后才发现的。-3.jpg 4 V* }0 f# Y; d2 d. ?
* |4 g# X# N8 p' ^8 K
宋运辉被厂子弟排挤并被恶人先告状. B3 S/ G+ ~& }) S6 U

. _7 W; K" ~. \, }7 `$ _9 [+ |因此,最好的做法是——少说话,多做事。所谓的大智若愚,就是默默努力,让自己快速成长。! V2 Z' D9 y7 R0 [9 M9 ]5 X
一方面苦学核心业务,另一方面姿态要足够低。平时扫地打水这种活要抢着干,完成任务也不要邀功。刻意营造一种勤奋好学,不争不抢的形象。0 T- I: m2 X7 H2 l
因为很多东西不是抢来的,而是得来的。
4 H' K1 e. X" S0 r, p6 V; d当然,即使被排斥,也不要太玻璃心,不要为自己“人缘差”而苦恼。
2 j6 F+ W9 M' d' `  V  f7 I因为优秀本来就是一种选择,一种更艰难更具有挑战性的选择。正是因为有难度,所以优秀的人永远都是一小部分。关键是你选择成为平庸的大多数,还是那数量较少的优秀的人。
; c/ v" n  x* Q$ h2 l$ r* |9 S' w你应该换一个角度看待问题,把这一切当成对自己的磨炼。要发自内心感谢那些迂腐的人,正是他们的平庸,才能让你更轻易地脱颖而出。(可能有点腹黑,但是你既然改变不了他们的思想,也只有改变自己的思考角度。)0 v1 H, w0 s1 K; h/ f1 i

$ M$ l. d9 l1 E$ Y3 u) a 进入体制后,你犯过哪些日常(礼仪、与人交往)方面的错误或者教训?犯错之后才发现的。-4.jpg
# V5 @! B; j7 {$ H: i( Q, P" B) a$ J9 U8 c
宋运辉靠实力赢得领导支持
2 _0 i' [  P: V4 \/ ]2 m# g
1 O* ^2 v9 \# ]  v6 f在未把根扎稳之前,一定要为自己打好根基。待自己成为参天大树,再大的风,也很难撼动你。% }3 u" t5 m- j7 i. o
04警惕“老好人”陷阱。
3 w2 I( F$ w5 L3 Q1 i+ F- Z' ?
) K, V9 G2 Q1 Z3 r1 n' M姿态可以放低,尤其是刚入单位的时候,脏活累活抢着做,本着“我是单位一块砖,哪里需要往哪搬”的原则,多干多想是理所应当的。
1 J3 N4 _& @7 W- m! O1 r" g4 j但是,一定要有自己的原则和底线' K9 j, t: j4 Z2 i# x  f
一定不能盲目地,无底线的去给予他人帮助。! O' s2 W  x+ m2 @
& s" W; G4 s4 p/ k
进入体制后,你犯过哪些日常(礼仪、与人交往)方面的错误或者教训?犯错之后才发现的。-5.jpg - B( k7 s, c8 N' _4 I1 |$ D3 q
人性的贪婪,是个无底洞。当你无底线地去帮助他人,换来的可能不是感恩,而是习惯。
( \' G+ M# h+ w5 ?, L: m) o" X当被帮助的人把你的帮助当成习惯,一旦有一天你停止施助,他们可能会生气,不解,甚至在背后诋毁你。! t; s' `1 ~4 M% B0 [6 _
担米养仇,斗米养恩。就是这个道理。
$ x$ E+ Y8 ^* w4 s- ?帮助别人,一定要遵守两个原则:
/ d$ @6 L; ?- u2 S$ x一是对方确实需要帮助(体制内往往有一部分老油条,自己抽烟喝茶玩电脑,却把工作交给那些好说话的人干)。
8 `+ W9 Z$ s0 H) w6 F9 {二是以自己的工作能保质保量完成为前提。若不分主次,因为帮别人干活而影响了自己的工作进度和工作质量。面对领导的问责,你会处于里外不是人的尴尬境地。5 `" d/ C- i. Q3 ~8 c
所以,宁可雪中送炭,不要锦上添花。
9 {* w" B, O, @6 f5 A“老好人”做不得。没有边界的“老好人”,实则是“讨好型人格”的一种体现,“老好人”很难赢得应有的尊重,也会在无形中丢失应有的权利。
0 x1 b3 N! s0 P* P1 [9 f" v05不要瞧不起溜须拍和有背景的人。0 b2 L0 p+ d# j& B5 F
* N) e. w3 h  l: v9 P
体制内肯定少不了靠溜须拍马上位的人,也肯定会有官二代。
- T& i9 w. Q/ v0 L* F' E) D+ {7 U, u1 ?& D: ^
进入体制后,你犯过哪些日常(礼仪、与人交往)方面的错误或者教训?犯错之后才发现的。-6.jpg 4 F. U  g! \6 K- R9 }9 T
不要对他们嗤之以鼻,因为溜须拍马也是一种能力。不要瞧不起靠背景上位的人,因为这是人家的资源。
$ J3 b$ _% V. Q  d/ a3 X; g最重要的是,任何嫉妒和愤世嫉俗的情绪对你个人成长都没有帮助。* F0 J; g) Y8 p. r+ ^/ i- s
每个领导都有不同的需求,大部分领导既需要有人干活(完成任务,出成绩),也需要有人拍马屁(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 ^) |) F! B; _
不管是溜须拍马,还是认真做事,大多数人目的都是为了获得领导的关注。目的一致,只是途径不同而已。: Q9 N6 s7 b7 R6 S9 w9 h
你需要做的就是给自己一个客观评估,评估自己到底属于哪一类人。如果你不精于此道(溜须拍马),就尽快把自己培养成业务型人才。! }! u  O% L, U& q; c0 ~
毕竟任何一个单位,都需要实打实努力的人。总有一块蛋糕留给做事的人。
! p/ B. T! Q. d2 Q2 D$ Q: ^# ^06不能喝酒不要装,身体装坏无人替。! }5 A1 u8 ^; }3 _2 F; y

7 W0 X# r" a$ {( p2 W6 C
& Z0 W# k- h+ S 进入体制后,你犯过哪些日常(礼仪、与人交往)方面的错误或者教训?犯错之后才发现的。-7.jpg
3 y! x" R$ g; L本人天生不会喝酒(从爷爷辈就不会喝酒,完全没有喝酒基因,属于那种一瓶啤酒就倒的酒场废物)。所以曾经一度对应酬喝酒这种事头痛不已。
" l! ]3 r4 c  B1 S( v5 k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年轻气盛,面对他人对自己的不理解和激将法,基本没有抵抗能力。常常头脑一热就把酒杯端起来干了!6 g5 N3 o$ g- g1 e
结果是经常喝的烂醉。别人酒足饭饱之后,各回各家,各睡各觉。而我每次喝酒之后都要剧烈呕吐,头痛欲裂,整夜无法入睡。0 K5 y1 X5 b2 d/ H! `* h. ~
每次喝完酒,夜深人静头痛难忍的时候,都会觉得自己很愚蠢,甚至很可怜。) g. @  v7 E$ Q0 t- f$ D
后来渐渐明白:
9 O' E/ `! Z" N7 Z, N- y喝酒不等于豪爽,不代表就能深得领导信任。不喝酒也不代表一定在体制内被判死刑。3 K: Y2 }. v# P
酒桌上拿“酒品如人品”之类的话硬逼你喝酒的人,不是你的朋友。
# o( q6 t6 [6 R# X' {6 D! e有喝酒的时间和精力,不如把工作做出特色,最好让自己成为无可替代的角色。这比幻想靠“喝酒”上位要来的实际和健康多了。
) P  t0 i  D6 [身体是你自己的,凡事掂量清楚再做决定。, g; i' H( m0 J$ z0 J0 \
07最后,居安思危,尽量保持离开体制的能力。2 a' o* g- \8 z8 R- Q+ w: i
* }! q) O6 u% ?4 I" p, R
这也是最重要的一点。
, q& f, [0 a8 F) M; m; b; J" G8 @  e2018年,唐山政府为老百姓做好事,撤销了周边所有路桥收费站。
( [  K7 G2 \& H+ X本来是一件好事,却遭到收费站工作人员的反对。这些收费人员围住领导要一个说法,在人社局已经按照《劳动法》给予经济补偿的情况下,聚众要求政府解决工作问题。, ^* M9 O' H6 L3 C5 y* A# P" W
其中,一位大姐说:“我今年36了,我的青春都交给收费了,我现在啥也不会,也没人喜欢我们,我也学不了什么东西了。”, e' N9 ]8 x& ]) t0 e7 R! n

5 H5 J* c: W# A' L& E- W1 G& x 进入体制后,你犯过哪些日常(礼仪、与人交往)方面的错误或者教训?犯错之后才发现的。-8.jpg ; w1 U0 I3 h- M# e- r8 S
“我36岁了,除了收费我什么都不会!”这句话非常值得深思。
* }6 m% ~) b; p, z0 n+ q" a我们常常沉浸于自己的岁月静好,而社会却依旧如江水般滔滔向前,待我们被一个现实的浪头拍醒,才发现已经落后了好多。( I' K9 g0 A3 V8 @3 K4 q
不久前,罗振宇在跨年演讲中的一句话:你喜欢岁月静好,其实现实是大江奔流。”' A) b, F# ~! C' _5 K
其实,这世界上哪有什么稳定的工作,稳定反而是最大的不稳定。
. ]4 k* N# H9 Z# `小时候,能在我们镇上的供销社里上班,那是很令人羡慕的工作,但到了我上初中的时候就已经全倒闭了,之前的那些人纷纷下岗,哀嚎声一片。
5 f  V" m! A% c& F/ @& \8 P从天上的云端到地上的泥地里,也不过就十年不到的时间吧。9 u4 p3 W2 E( L' T, y" ]
安卓系统成为主流之前,诺基亚的市场占有率很高,但现在早已没了踪迹。从流行到出局被淘汰,也就不到五年的时间。$ I7 z+ Q! O' |4 T1 U$ O
谁能想到堂堂的国企供销社没几年就倒闭了,谁能想到那么火的诺基亚说没就没了。
7 V0 f. L# S; }" H" z" L3 ~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变化实在太快,很多事情的发展都会让人始料未及。
1 D+ ]! \0 N0 R% O. E8 n# G一个人,拥有十年的工作经验和将一年的工作经验用了十年,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工作状态。/ I6 ?8 e' a0 m2 s( \
最可怕的就是工作几年之后,除了工资之外什么都没得到,没有人脉,没有技能。
: U; k. o7 w6 o这样的人面对变故时很难接招,完全招架不住,只剩下愤怒、抱怨和叹息。
  u, z' A' G8 l: B. m. B- S真正的稳定,不是你在一家公司有饭吃,而是你不论走到哪里都有饭吃。
1 ?* U: v* W! R$ k- C0 r" u- p! k* y0 ]! |, \( R8 O2 B# N
进入体制后,你犯过哪些日常(礼仪、与人交往)方面的错误或者教训?犯错之后才发现的。-9.jpg
3 A+ t# f  ~+ o/ Q" ^) z+ |居安思危,应该做些什么?
# S; i7 A5 C; ~  j, U& {
$ O( G( k/ b: F0 o! L* [/ H1.投资自己,强化能力。) `# y- D6 }! E
要想到哪都有饭吃,这就需要你有过硬的能力。7 K$ S) h2 D" q! ~2 f5 m! c6 W
这种能力,可以是专业的技能,比如会修电脑,比如会英语,比如会设计图纸;也可以是看不见的软实力,比如人脉、口才、情商、思维和格局。
  C- \+ H# [6 E  B* `- o+ x; _,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就是现在。
' F5 m& n$ A8 H% ]就那位大姐而言,36岁的年纪并不算大。并非是她学不了,而是根本没下定决心,没静下心去学,36岁的年纪,又不是63岁。1 A1 T$ F# d# `+ L$ I$ w& N
我们常说,这是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个最坏的时代。“好”在于学习资源丰富,机会很多;“坏”在于竞争激烈,而你又不愿意去学习,最终只能被时代淘汰。
3 n: `% O+ E! |8 i2 B( I2.争取有一项稳定的经济来源。, r$ e; [4 a0 \2 w
李嘉诚曾透露他的赚钱秘诀,做生意,手中永远要有一样产品,那就是——天塌下来,你也能挣钱的。
- a1 e! l7 X1 Y5 Z& |; g5 o有人反驳道:天底下哪有这样的买卖。& A6 q# ~) _  y. H  ~( a! `
其实这是在传输一个理念:不要将鸡蛋全都放一个篮子里,篮子摔了,一切都没了。4 l1 `" z* R9 D8 K
如果你现在生活很安逸,工作很清闲,你可能感受到的更多的是无聊(具体可以参见我的另一篇文章% ]: L. m6 d0 V1 @
为什么会觉得自己的生活没意思?)你应该有所警觉,可以静下心来问一下自己:
/ {2 H4 y/ m2 ]7 Y3 b7 T4 a' t如果我现在被裁员了,怎么办?
' @" w5 q6 n: F* m0 E( w5 s7 S6 I! j好的人生,一般都有B计划。6 M& n+ C- N* |
这世界上没有永远的盒饭,请别在本该为未来蓄力的年纪浑浑噩噩的荒废人生。
6 f+ H4 K' F# T; Q1 L! `. _/ [# T<hr/>最后,辛辛苦苦写的5000字,如果对您有帮助,欢迎点赞。谢谢。4 r6 y2 M% z! z) K8 l- z- e
我是阔海,一名热爱读书、写作、弹琴和音乐创作的伪文艺青年。
$ |, Z  h/ ~9 f( W+ w& U; N* E. Q1 F4 v公众号【读书弹琴的阔海】。3 c2 k# y; W( S0 ?
欢迎关注,与你分享心灵成长、吉他学习方面的知识以及工作和生活感悟。
王保卫 | 2021-10-9 13:26:53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中央某部委工作,入职时分管组织人事的副部长跟我们座谈,讲了几个自己成长的故事,有的我记不太清了,但有一个印象非常深刻。
8 b' z% \4 y- [5 o- Q- E! f就是:做人不能太势利。, `/ e3 u  N* T0 m/ {
副部长还是处长的时候,跟随司长去地方出差。
7 S& |  H' l; X0 K* ?# E5 ]当时副部长拿着行李和资料,大包小包、推的提的,几乎就拿不过来的那种。司长拿了一个公文包。2 B( M+ M$ y# J, c$ b; Q* d% W! \
来火车站接车的是一位女同志,这位女同志非常有“眼力”,赶紧来帮司长拿公文包,司长说:不用,包里只有文件,不重,你去帮他拿吧,他东西多。
# N0 Z. D" x4 i" m. ^1 h, A; z这位女同志看了大包小包的部长一眼,然后继续抢司长的包,一边抢一边说:他年轻,没事,领导还是我帮您拿吧……
, h: |$ e( A" S# w$ Q! L部长跟我们说,你们以后记着啊,领导如果只拿一个公文包,你们不用去帮领导提包,一是不重,二是里面一般有重要文件。你们说这个同志,是不是一点战略眼光都没有?就光看着司长了,不把处长放眼里,她怎么就不想想司长没两年就退休了,处长还有几十年可以发展呢?她肯定也想不到我以后可以干到这个位置。; H7 W$ B) T* [/ m
我们就在下面笑,部长也笑,说:你们是不是觉得我小人得志啊哈哈哈,但你们想是不是这个道理,做人千万不能太势利了。
青瓷论剑 | 2021-10-9 23:28:12 | 显示全部楼层
无论你在什么岗位上
/ g( {& J. V& M5 N0 m4 V记住,体制里最敏感的三件事:$ q3 Z( W+ ]% ]. u8 G! q) U
1、批评或暗示年轻同志没能力- e' z7 i6 b, G: {/ K
2、批评或暗示老同志不做事5 Q) h" s8 ?3 S9 y
3、批评或暗示领导同志没威信
: j5 \8 @. A5 |
: P2 K! e: a# _% x. s体制里言多必失,而这是最不能说的话,就算你当了领导,你也别得意,很多领导为第一种行为和第二种行为付出过惨重的代价,包括坐牢和仕途中断。3 y3 r  R- n  S) ]& N
这三种语言都是体制里最伤人的语言,说这三种话的,要么情商极低,要么和对方有仇
- O1 A$ T  G% j$ O都是心里可以想,但万不可老实说出来的,有些情商低的人已经把别人往死里得罪了,而不自知,最后挨暗箭也是必然啊。。。那可不是“我是老实人”“我心直口快,您别介意啊”可以敷衍过去的。
猪肉饺子香丶 | 2021-10-10 03:10:4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不属于那种能说会道的人,我一直都秉承少说话多干事的原则。
6 R1 H4 c, t$ {% D" I可有时候反过来想,体制内,很多事情除了事情本身,我们必须还得花大量的精力琢磨话怎么说,事情怎么办,这正是心累的原因所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